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2018年11月11日在珠海舉行的紀念空軍成立69週年的隆重大會上公開宣佈了空軍第一階段發展規劃的實施情況。正是在那時,首次提出了“跨越門檻”這個詞。
達到這一目標應該通過整合空天作戰能力來實現,構建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空軍。空軍的主要打擊力量應該是“四代裝備”。
同時,中國戰機的分代標準與俄羅斯和西方採用的分類標準不同。五代機殲-20在中國被列為四代機。
與此同時,中國空軍的大部分作戰裝備由“三代機”(按世界分類標準是四代機)組成。空軍信息系統應該是不斷成長和完善的。
在此基礎上,到 2035 年(第二步),中國空軍將要實現全面的技術現代化——有可能五代機(世界分代標準)將成為主要作戰裝備,並將開始生產六代機。最終,在第三步時將計劃建成世界一流戰略空軍。因此,與其說是空軍在核威懾中的作用,不如說是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獨立發揮作用的能力。這些能力確實有了明顯的增長。目前,中國能夠建成一個強大的一體化防空系統(反導彈防禦能力有限),並在電子戰、雷達技術和控制系統領域大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遠程投射能力也顯著增強。中國空軍擁有數十架重型運輸機運-20 和伊爾-76,還擁有第一款可空中加油的遠程轟炸機轟-6N。中國第一架可為轟炸機加油的運-20U重型加油機目前正在進行試飛。
這樣,裝備了空基中程巡航導彈或彈道導彈的轟-6N將能夠打擊一些遠離中國本土的地區(印度洋、非洲和中東等)。
轟-6N還將發揮核威懾作用,可以打擊地區目標並在中國領土上空長期擔負戰備值班。 同時,由於射程不足,它仍然無法用於攻擊美國本土目標。 因此,中國正在研制一款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
中國現在擁有的重型軍用運輸機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排名世界第三。由於運-20的生產速度非常快(可能每年生產10~15架),因此到 2030 年,中國可能會排在第二位。這樣,中國現在已經具備了可將部隊空中投送到偏遠戰區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正在迅速增長。
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預算主要用於發展空軍和海軍力量,所以其能力的快速增長也就不足為奇。同時,技術裝備的進步並不一定意味著空軍作戰能力同樣會快速增長。現在主要問題是如何把戰術、指揮系統、作戰訓練和新技術能力整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