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出土7200年前女性遺骸的DNA讓人重新審視古人類遷徙理論

CC0 / / Молекула ДНК
Молекула ДН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08.2021
關注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Leang Panninge洞穴發掘工作於2015年啓動。除石器、紅赭石和野生動物骨骼外,還出土一名女子的遺骸,考古學家為其命名為“Besse”。她去世時大概十七八歲,生活在大約7200年前。此次考古發現屬於Toaleans文化,這種文化在8000至1500年前存在於南蘇拉威西地區。

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Скелет и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9.06.2021
中國科學家發現14.6萬年前的新人種—“龍人”
此次研究過程中,從Besse的顳骨岩部成功提取出完整的DNA樣本。此為考古學家首次在亞洲和澳大利亞之間地帶獲得古人類DNA。領導這項研究的格里菲斯大學教授Adam Brumm表示,完整DNA是非常罕見的考古發現。“潮濕的熱帶地區很難保存古人類骨骼和牙齒的DNA。”他說,“在整個東南亞大陸,僅有一或兩個骨骼提供了古DNA。而在世界其他地區,歐洲北部和美洲,對古DNA的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早期人類歷史的理解,包括古人類的遺傳多樣性、人類的遷徙和人口發展歷程。”

Brumm表示,從基因上講,Besse非常特殊。她的基因組約一半與現代澳大利亞原住民、新幾內亞居民和西太平洋島民類似。“她的祖先屬於最早從亞洲大陸經華萊士線諸島遷往薩胡爾大陸(Sahul,在冰河時期連接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人類。但Besse的DNA還顯示出與東亞的聯繫,這不符合現有的經華萊士線諸島遷徙的版本。人們認為,大約三四千年前,首批史前新石器時代農民從台灣來到薩胡爾大陸,是以亞洲人為主的人類首次來到這裡。” Brumm稱,“如果我們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從台灣遷來之前數千年,這裡的狩獵採集者身上就已擁有亞洲血統,那麼就說明,一些人類在更早時期從亞洲遷到了此處。”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