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講述“科學”號模塊艙在飛往國際空間站期間發生的意外情況

© 照片 : NASA/Roscosmos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07.2021
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7月27日電 俄羅斯宇航聯合會西北組織成員亞歷山大∙霍赫洛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科學”號多功能試驗模塊艙飛往國際空間站期間曾發生數起意外情況,但專業人員成功處理了其中的大部分問題。

модуль Наук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07.2021
俄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向國際空間站發射“科學”號實驗艙
“科學”號模塊艙7月21日由“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國際空間站“碼頭”號模塊原計劃於7月23日脫離,為“科學”號騰出對接位置,但3次延期,於7月26日完成脫離,本次操作延期的原因未正式發佈。同時,俄航天集團通報了“科學”號按常規修正軌道和“航向”抵近系統順利測試的情況。

霍赫洛夫說,“據我所知,在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科學’號上發生數次意外情況。進入軌道後,系統提示紅外垂直線傳感器開始運作,因此被迫在虛空中啓用星體傳感器為‘科學’號定向。”

霍赫洛夫稱,“航向”抵近系統天線未展開的信息讓專業人員心頭一緊,但隨後還是展開了。該系統將在“科學”號抵近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發揮作用,已經不是第一次接受測試。

霍赫洛夫指出,“‘科學’號模塊艙發動機動力裝置出現問題時最為嚴重的意外情況,負責修正和抵近的主發動機未能立刻介入,在最初時刻只能啓用駐泊和穩定小型發動機抬升模塊軌道,飛往國際空間站的整條航線都被迫做出調整。”

霍赫洛夫補充到,俄羅斯專業人員處理了大部分意外情況,目前“科學”號模塊艙正在順利接近國際空間站。

俄航天集團7月24日表示,將於7月27日再次修正“科學”號模塊艙軌道,預計7月29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俄羅斯“科學”號實驗艙始建於1995年,當時是國際空間站第一個模塊艙“曙光”號的地面備份。2004年決定改造成為飛行模塊,以節約資金,避免新建造成浪費。該實驗艙原定於2007年發射,但未能如期建造完成,隨後每年都推遲發射,14年的時光一閃而過。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