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蘊藏有豐富的稀土礦藏——約佔世界儲量的 40%。在稀土金屬的提取和加工方面中國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則佔全球 88%以上,由此中國稀土供應量約佔世界稀土的 90%。稀土中的17種化學元素幾乎用於所有的現代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運動器材、建築材料、機械工程等。含有這些物質的合金材料讓現代產品有了新的特性。例如,由稀土製成的磁鐵更輕,而且非常堅固。正是通過使用稀土金屬,許多電子設備變得小巧精緻。電動汽車電池的生產和軍事工業都需要這些組件。一架 F-35 戰鬥機就需要 417 公斤稀土金屬。
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憑借幾十年來的發展,中國已能比其他國家更好地建立處理這些金屬的綜合技術流程。就連美國,從其在加州的芒廷山口礦藏獲得稀土後,都要將其運往中國進行加工。這種情況令美國及其盟國感到擔憂。事實證明,不僅高科技電子產品的生產,而且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一些至關重要的軍工綜合體產品的生產都依賴於中國的供應。
今年3月美國能源部撥款3000萬美元以確保本國稀土金屬的供應。不過,劉英專家認為,注資無法快速解決問題。首先,稀土的供給彈性不足,稀土的主要問題並非資金稀缺而是儲量相對集中和加工的技術門檻。其次,稀土包括17種元素,新能源對稀土元素的需求成為一個高成長的賽道,稀土需求結構正在優化。市場對稀土金屬的需求並不一致,導致稀土的不同金屬的價格千差萬別。三是整個稀土產業鏈和供應鏈需要穩定高效,而一體化程度和深加工技術水平是保障稀土供應的關鍵,稀土開採、生產、加工及應用的全產業鏈和供應鏈都需要技術,其開採特別是深加工技術需要技術積累。儘管有些國家有一定的稀土儲量但是缺乏技術就很難開採提取到所需稀土金屬。做不好還會給環境造成一定破壞。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已經掌握了能夠以最小的環保風險開採稀土的技術。然而,掌握這個技術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劉英教授接著說:“我認為雖然美國、澳大利亞、緬甸和非洲的稀土產量確實有增長,產能也有擴張的衝動,但實現多元化供應,目前還不太現實,短期內替代中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雖然美國出台了相關政策來振興稀土產業,但其產業結構存在缺陷,包括人工成本問題、環境的影響、技術的不完整性等問題。而澳大利亞由於德爾塔病毒變異的疫情衝擊,也影響了生產供應的穩定性。緬甸更是飽受疫情衝擊、國內政局不穩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困擾,稀土產量不多而出現供給短缺。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仍然是具有絕對優勢的稀土供給方。不過從長期來看,考慮到其他國家技術的逐步提升,產能會有所提高,未來稀土多元化的供給是存在可能的。”
顯然,電動汽車的“心臟”是電池,它使用的是稀土金屬。出於政治原因,寶馬或雷諾等一些汽車製造商正在開發不含這種成分的電池,以減少對這種原材料的依賴。然而,此類產品具有相對較低的消費特性。幾乎不可能製造出不含稀土的大容量電池來提供長時間的動力儲備。
由此可見,中國在上半年大幅增加蓄電池出口,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 66%,也就不足為奇了。中國最大製造商“寧德時代”佔全球電池產量的近 30%,總體而言,中國生產的這些產品佔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
一些國家認為,中國對稀土出口施加配額是全球技術生產的重要風險因素。事實上,中國對這些原材料出口進行監管,僅僅是因為稀土金屬曾不受控制的無序開採和生產會破壞環境。然而,如今,當世界經濟逐漸走出新冠疫情危機之時,中國儘管與西方的關係存在種種困難,但已將對外稀土供應配額擴大到創紀錄的高水平。比如上半年,稀土配額定為8.4萬噸——遠遠超過市場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