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將審查中國對美大學大額捐款 專家:“逢中必反”的政治炒作

© AP Photo / Seth Wenig美國或將審查中國對美大學大額捐款 專家:“逢中必反”的政治炒作
美國或將審查中國對美大學大額捐款 專家:“逢中必反”的政治炒作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05.2021
關注
美國參議員提議審查中國給予美國大學的大額贈款和合同。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是美國“逢中必反”的政治炒作,根源在於美國擔心中國借助美國的力量超越它。但過去幾十年的事實證明,中國的科技進步大多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這種審查不僅不能保障美國在科技上領先地位,反倒會扼殺自由交流的氛圍,最終只會傷及美國自身。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參議員當地時間26日提出一項議案修正案,要求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對來自中國的價值超過100萬美元的贈款和合同進行審查。

而美國高校稱,CFIUS對所有外國捐款進行審查將給美國學校造成一個既費時又昂貴的負擔,可能會使他們被排除在重要的國際研究工作之外。因此這些參議員聲稱,希望將審查限制在中國一個國家,這樣能緩解學術界對於外國資金遭審查影響科研的擔憂。

這是“逢中必反”的政治炒作

Прохожие на улице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8.05.2021
中國海外優秀人才回國人數逐漸遞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指出,當前在美國有兩種特殊的“政治正確”,一個是“逢俄必反”,另一個是“逢中必反”。而只要是“反中”的提議,無論是瘋狂的,還是理性的,都會博得“政治積分”。

他強調,美國參議員提出的這項議案修正案是一種濫用國家安全概念進行的政治炒作。在大學捐款資金問題上進行這種針對中國的指向性審查,既不符合美國立法的初衷,也不符合這件事情的客觀事實。

楊希雨研究員說:“美國在接受外國捐款問題上的立法和透明監督機制已經很成熟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國家幾乎都有向美國大學或者機構進行捐款的行為。而如果拿出一個國家來調查,這本身在美國立法上是站不住腳的。因此,要麼就是立法有問題,造成外國捐款有問題,反過來如果其他國家都沒有問題,只有某一個國家有‘問題’,那只能說這就是一種炒作。”

根源在於美國陷入對華戰略恐慌

楊希雨研究員還表示,目前美國政界陷入了對華的戰略焦慮,甚至是戰略恐懼。這一議案的真正目的是防止中國日益借助美國的力量超越美國,但美國能不能被別的國家超越,不在於別的國家做甚麼,關鍵在於美國自己做甚麼。

他說:“美國國內現在亂象叢生、政治激化。之前是特朗普的右翼主張指導著美國向右轉,而民主黨上台後,拜登的左翼主張又開始指導美國向左轉。在各種矛盾中,如果不解決自身問題,而專門去針對外國進行各種政治炒作,那美國肯定要被別人超越,因為它無法正常發展。而這種審查不僅不能夠保障美國在科技上領先地位,這種麥卡錫主義式審查造成的政治恐怖現象反倒會遏制學術界特別需要的國際自由交流的氛圍。而當這種氛圍被扼殺的時候,恰恰是美國在科技上被別的國家超越的‘黑暗時刻’。”

最終後果:只會傷害美國自身

據瞭解,這項修正案是由共和黨參議員吉姆·里施(Jim Risch)和魯比奧(Marco Rubio)以及民主黨參議員鮑勃·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和Ben Cardin(本·卡丹)共同提出的。上述四人都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委員,其中梅嫩德斯是主席,里施是共和黨領袖。

這項廣泛的議案最早可能在本週提交參議院進行投票。該議案還必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之後才能提交給拜登總統簽署成法。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Hua Chunying speaks during a press briefing at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building in Beijing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2.05.2021
美議員提議增設FBI特工崗位監督留美中國學生 中國外交部:匪夷所思
近一段時間,美國參議院的委員會接連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針對中國的議案。當地時間5月12日,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以24:4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無盡前沿法案”(也被稱為“無盡邊疆法案”),旨在加強技術領域的資金投入以對抗與中國的科技競爭。4月8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以21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支持“2021戰略競爭法案”。法案旨在通過增加國際發展資金等努力來應對與中國的競爭問題。議員們表示,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對抗北京。

因此,從當前形勢可以看出,與中國展開全面競爭已成為充滿分歧的美國兩黨為數不多可以達成共識的議題。楊希雨研究員預測,在目前的政治背景下,這項議案最終被簽署成法的概率非常大。

但楊希雨指出,即使這項議案最終被簽署成法,對於中美交流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實質性影響,因為中美學術交流已經被嚴重破壞了,這個議案的簽署只會“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他強調,過去幾十年的事實證明,美國政客企圖通過阻遏中美交流來遏制中國科技發展是根本行不通的,這種做法只會在美國學術界和高校造成更加恐怖的、反自由的政治氛圍,最終傷害的只有美國自身。

他說:“中國這幾十年的科技進步,絕大多數是在中國被封鎖、被制裁的情況下打下的基礎,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人才才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果。比如,最近中國民眾隆重哀悼的科學家袁隆平先生,他在水稻方面的研究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不是靠中美學術交流而是靠中國人自己。當這種自由交流被打擊之後,會倒逼中國更加聚焦能力投入相關的科研,同時也會倒逼中國的科學家把眼光投向美國以外的地方,增加同其他國家的交流。”

據瞭解,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遠超其他國家,中國連續第11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此外,中國還是美國大學海外捐贈最大來源。據美國《連線》雜誌報道,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自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為美國大學的捐款已超過1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打壓中美民間人文交流,例如撤銷了1000多名中國公民的簽證,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甚至威脅要關停全美的孔子課堂和孔子學院。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領域採取的一系列消極言行,與美方自我標榜的“開放自由”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與兩國民意完全背道而馳,與兩國開展國際人才交流背道而馳,給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與人員往來帶來了嚴重消極影響,嚴重損害了兩國關係的社會基礎。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