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美國更安全
根據英國東亞和東南亞網絡(Britain's East and South East Asian Network)的數據,英國針對亞裔的犯罪數量從2019年的343起增加到2020年的596起,幾乎翻了一番。針對亞洲移民的暴力激增恰巧從2020年一季度開始,增長率達到146%。
3月,23歲的新加坡學生喬納森·莫(Jonathan Mock)在譴責一群嘲諷自己所屬種族的人後,在倫敦牛津街遭到襲擊。
2月,中國大學教授王鵬登上全球頭條,因為他在南安普敦遭到一群白人男子殘酷的毆打,後者對他大喊“中國病毒,滾出去”。
英國廚師麗莎·鄧(Lisa Dang)在接受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採訪時承認,“我感到自己不受歡迎,我不屬於自己稱之為家的城市”。
大流行開始時,麗莎和她的中國男朋友開始經常遭遇種族主義。在酒吧里,有人向他們大喊“武漢”,但不敢對這句話負責。
不久前在謝菲爾德市,一名中國女留學生更是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遇襲,殘酷程度令人發指。一個女人在大街上問這名女學生來自哪裡,然後就打她的臉,揪她的頭髮。
謝菲爾德亞洲社區領袖、香港商人張運來(Jerry Cheung)試圖在本案中尋求伸張正義。他介紹說,當他試圖請警方、當地政治人物和謝菲爾德大學領導坐在談判桌前時,被告知他把女留學生遇襲事件“太當成一回事兒”。
張運來在接受《南華早報》(SCMP)採訪時介紹說,他本人在大街上也成了種族主義惡行的受害者:一個陌生人逼近他,開始張牙舞爪模仿李小龍(Bruce Lee),然後說張運來現在身處“他的地盤上”。
年初,英國當局承諾向香港BNO護照持有人授予公民身份。英國鮑里斯·約翰遜當時曾宣佈:“許多香港居民擔心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正處於威脅之下,雖然中國保證保留這種生活方式。”然而,約翰遜在此情況下似乎是忘了澄清,香港人在抵達英國後,其生命本身都可能處於威脅之下。
輿論界的反應
曾出演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的女明星嘉瑪·陳(Gemma Chan)宣佈了#StopAsianHate籌款活動,以幫助種族偏見的受害者。在短短兩天內,她設法籌集了必要的7萬美元。這項倡議得到了本尼迪克特·王(Benedict Wong)、亨利·戈爾丁(Henry Golding)等著名的英國亞裔演員以及設計師艾里珊·鐘(Alexa Chung)的支持。
嘉瑪·陳在她的Instagram上寫道:“儘管反亞洲襲擊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美國,但我們非常清楚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這其中包括英國發生的襲擊東亞和東南亞亞洲人面孔(ESEA)的種族仇恨犯罪案例令人不安地上升。”
嘉瑪·陳介紹說,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她的父母已多次遭遇過侮辱行為。她的母親多年來一直供職於英國衛生部門。
倫敦唐人街的中國信息和咨詢中心(London Chinatown’s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Centre)加強了受害者支持計劃。
名為“匪兵甲匪兵乙87217”的微博用戶寫道,“英國人瘋了”。
名為“北緯21點8度”的微博用戶認為,“全世界找不到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對外國人那麼好的了”。
一個仇恨的故事
但是,態度如此急劇變化的原因僅在於冠狀病毒嗎?情況不完全是這樣。威斯敏斯特大學英中文化關係專家安妮·韋查德(Anne Witchard)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介紹說,與美國一樣,英國的反亞洲情緒具有歷史根源。
隨著1910年代更多的中國公民開始在倫敦定居,中國人的街區(唐人街)被妖魔化。政治家們操控著當地居民對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擔憂,作家在作品中把唐人街描繪成充斥著放蕩、賭博和犯罪的中心。
韋查德總結說,結果全英國的反亞洲情緒都上升了,而對東亞人和東南亞人的歧視和襲擊一直是漫長的幾十年來的常態。
由國家人為製造的20世紀反亞洲種族主義沒有得到英國當局的解決,且迄今仍在塑造著當代英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