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確保公共安全及法律和秩序。中國是領導者之一。就監控攝像機的數量而言,中國正在進入前列。早在2018年中國就已擁有2億多個監控攝像頭。據分析公司HIS Markit預測,到2021年中國可能會將其數量增加到6億個。配備面部識別的攝像頭的確切數量尚不清楚。但從技術上講,任何高分辨率攝像機原則上都可以連接到該系統。除中國外,美國、英國、俄羅斯和許多其他國家也正在開發智能視頻監控系統、視頻分析和安全城市系統。
然而,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民營公司還將面部識別系統用於完全不同的目的。大型購物中心使用面部識別來分析購物者的偏好和流量。面部識別系統被安裝在任何地方,辦公室甚至住宅樓入口。有時到了可笑的地步:還在公共廁所安裝帶有帶面部識別系統的攝像頭的點膠機,以限制取紙次數。
他說:“人臉識別在技術層面問題不大,當前大眾的疑慮主要是擔憂數據的存儲安全問題。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很多國家對此是非常謹慎的,比如美國很多州都禁止人臉識別應用。中國在這方面可以說走得非常靠前,雖然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便利,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和安全隱患,包括採集的人臉數據如何存儲、收集的大量數據是否可能洩露等。因此我認為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新標準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草案指出,只能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確保公共安全、法律和秩序、加快識別和認證過程,只能在使用其他識別方法會大大降低安全性和速度並在面部識別能提供服務質量的時候才能使用。草案指出,不能把面部識別技術用於評估工作績效、財務狀況、健康狀況、人們的興趣和偏好。草案囊括了包括安全標準在內的所有技術標準,所有收集生物識別技術的公司都必須遵守這些標準。例如,系統的構建方式應使其不會被視頻、動態照片等欺騙。公司應僅收集必要的數據,並從圖像中提取某些參數,而不是存儲整個圖像。一旦中止,無法進一步提供服務的話,公司必須立即刪除生物特徵數據。
在浙江理工大學一位法學教授對杭州一個野生動物園提出訴訟之後,面部識別問題在中國社會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位教授很不滿,因為野生動物園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改變了遊客通行的規則。公園中安裝了面部識別系統,遊客必須將自己的生物特徵數據傳輸到公園。否則園方威脅拒絕人們參觀公園。這位教授對公園實際上是在強行收集敏感的生物識別數據而又沒有為其安全提供任何保證的行為感到憤怒。結果,法院認定野生動物園的管理行為是非法的。
民意測驗顯示,中國人擔心面部識別問題。例如,《新京報》調查的受訪者中有87%表示反對在商業行業中使用面部識別技術。而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未經他們的同意就將技術強加給他們。一些人認為,面部識別和生物識別技術原則上侵犯了基本人權,並且具有很大可能的歧視性。例如,當北京地鐵宣佈將使用帶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攝像頭來確定哪些乘客通過了金屬探測器時,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指出,該系統可能會造成對人的歧視,而且是基於完全不清楚的特徵——畢竟目前尚不清楚算法工作的原理。
一旦採用新標準,將大大限制人臉識別技術的範圍。一方面,這可能會影響行業的發展速度。但同時它將使該技術更加安全,並最終提高公眾的信任度。人口中最敏感的人群將得到更多保護。例如,根據該草案,原則上禁止收集14歲以下人群的生物特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