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陷阱
此前預測,美國國債應在十年內超過其經濟規模。但實際上這來得要早得多——原因是新冠疫情和支持經濟的巨額成本。據獨立機構估計,美國政府去年向經濟注入近9萬億美元。結果致國債達到28萬億美元,佔GDP的101%。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46年)後有過106%。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似乎並不認為這是個大問題。
他說:“在大流行期間,大量借貸是越過經濟鴻溝的橋梁:隔離措施、消費支出下降,航班停運,空置的酒店和數百萬的失業者。廉價的貸款能用來給員工開支,而不是解雇他們並使資產保持正常運轉。依靠貸款為失業的工人提供補貼和失業救濟,以便他們支付賬單和購買食物。”
然而在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看來,這種刺激是過分的。他說:“政客們把為應對新冠病毒向經濟注入的數萬億美元與軍費做了比較。而預算的急劇減少到沒有讓任何人感到困惑。”
隨著預算收入情況的惡化,美國不得不借更多的錢:巨大的預算赤字主要由政府出售的債券來彌補。
根據“爭取制定負責的聯邦預算委員會”的數據,大流行後經濟復蘇緩慢,到2025年債務將佔GDP的117%。迄今為止這還沒有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也沒有阻止美國越來越多地舉債——畢竟這很便宜。
《華爾街日報》指出:“政府發行國庫券——具有不同期限的本票或債券。而市場實際上是無限的,因為這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資產。”
美國參議員約翰·圖恩認為,“現在借貸問題並不讓人特別擔心。”其論點是利率低。這位議員強調:“這筆錢似乎是免費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必須把錢吐出去。”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解釋說,重要的不是債務本身,而是償還債務的成本。
這家銀行的分析師認為:“儘管急劇增長,但償還債務的費用現在比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便宜得多,當時債務低於GDP的50%,而政府的預算盈餘卻在運作。”
如果利率上升(危機結束後將會發生),相對於GDP的淨利息支出將從目前的1.3%增加到3.2%。這已經意味著情況有所不同。根據一些估計,到2028年美國人僅付利息就會花費國家預算的五分之一。
此外美國國債中約有一半屬於外國投資者,在債權人中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國。北京擁有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並不時威脅要出售它們。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美聯儲將從市場上購買證券,以保持低利率和較低的債務服務成本。但這只會產生短期效應。投資者遲早將會對美國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失去信心,開始出售證券並要求更高利率。這將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所有這一切最終將導致新一輪的破產潮和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