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1992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進口國,總體而言,每年進口的塑料垃圾佔全球的45%。但2018年,中國實施了廢塑料進口禁令。
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全球每年生產4億多噸塑料,但只有14-18%被回收利用,一些國家的塑料回收率還要更低。
專業從事塑料化學回收的企業,如Brightmark、Plastic Energy和Agilyx,認為化學回收可為擺脫污染帶來希望。
化學回收可將塑料分解成有用成分,用以製造新材料。但並非所有專家都支持這種方法。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實際上當前我們傳統的廢塑料回收和處理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像焚燒、填埋的應用比例都比較高,包括在塑料再造粒等化學技術上的研究也比較多。不過在工程化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比如二次污染物的控制情況,特別是成本問題,這些對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都會產生一些影響。”
他還指出:“一些新的塑料回收處理技術更多地還是作為一種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或者說是技術儲備。如果將它們大規模地應用於解決回收問題,那麼又與剛剛所提及的障礙息息相關,包括二次產物的附加值問題、整個工藝過程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問題,以及新的二次污染物的控制問題。因此總體來看,已經發展比較成熟的傳統處理技術目前是解決較大規模控制廢塑料排放的主要途徑。”
世界經濟論壇專家認為,並非所有塑料都能用化學方法來分解,而且這種方法成本高昂,並非所有經濟體都能承受。此外,這種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也仍存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