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奇科夫在全俄多媒體會議“二十一世紀的召喚:生物倫理學與遺傳學”上說: “說起現在使用這項技術的可能性,基因編輯技術仍然還很不成熟。最初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發明的技術是對遺傳基因造成極大戲劇性損害的基因鏈斷裂技術,這是我們努力避免的。”
他解釋說,伽馬射線輻照也會造成類似的損害。
沃爾奇科夫補充說:“我們都知道,如果受到過量的這種輻射會發生甚麼。這就是為甚麼採用斷裂技術的編輯技術在技術原理上是革命性的,但是它目前只適用於一些簡單的事物,包括各種生物技術、細胞藥物等等。”
他指出,這項技術已經在農業領域得到了積極的應用。
沃爾奇科夫強調到:“比如說,這一選種技術我們就不能應用於人類胚胎。在這裡可不能說:‘你沒把它編輯好’。”
專家說:“這項技術現在不成熟,不過現在已經有了不用雙鏈斷裂就能編輯胚胎的工具了。”
他表示,人類擔心對基因組編輯會把變化傳遞給下一代,但是實際上,這可以成為“這項技術的一個優勢”。
這位俄羅斯專家總結道:“我們現在所擔心的是,它們一方面確實極具價值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具有極強的破壞性,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現在在某種程度上處於我們自身發展的門檻,尤其是進化的門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