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的後備旅數量從7個增加到12個。對預備役軍人的軍事訓練迅速增加,從原來的兩年一訓改為一年一訓,訓練日期從5至7天拉長為現在的14天,參訓人數也從原來的12萬人增加到26萬人。
直到最近幾年,台灣一直在試圖建立一支基於完全自願參軍的職業軍隊。自90年代以來,社會和經濟的動員準備工作也逐漸減少。隨著台島人口的老齡化以及經濟的發展,維持為應對全面戰爭而備戰,需要全體島民努力似乎顯得多餘。但是,今天看到的則是相反的趨勢。台軍的後備軍備受關注的問題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美國專家也建議台灣當局能注意這一點。
台灣預備役部隊是根據軍隊服役法從軍隊退休的軍事人員中招募的。私人和士官最多可保留40年。但是他們在後備役期間的訓練強度似乎遠低於解放軍預備役部隊的訓練強度。就訓練時數而言,台灣預備役軍人似乎不如大陸的基乾民兵。
而且,如果說大陸的基乾民兵包括海軍、防空、炮兵、工程甚至偵察部隊的話,那麼台灣後備部隊顯然仍然缺乏必要的訓練和物質基礎來維持處理複雜軍械的技能。
台灣武裝部隊的後備力量的發展,也許會給解放軍造成某些問題,如果大陸對台島進行登陸行動。但是,不應高估它們。為台灣而戰的決定性階段將是空戰,解放軍將試圖消滅台灣空軍、防空系統,然後再消滅其艦隊。完成這些任務後,台灣將不可避免地迅速瓦解。為應對這種高科技戰爭,台灣的後備部隊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他們的訓練不太強化,即使得到加強後,相對台島大小來說,人數也顯得不會太多。
基於自願建立一支正規軍,並依靠強大後備力量盡量使正規軍減少傷亡——這種美國的做法,乍一看,似乎還不錯。但這根本不適於面對更強大對手的領土面積很小的國家。在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和榜樣主要是(也許只是)以色列。在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有意採用了以色列建立一支動員部隊的做法,並稱之為全面防禦戰略。新加坡的軍隊從一開始建立就得到了以色列顧問的幫助。
新加坡武裝部隊實行為期兩年的全民義務兵役制度,除嚴重身體殘疾者外,所有男性都必須參軍,並對逃兵者進行嚴處。
而台灣甚至將1994年1月1日出生的人的應徵期縮短到2012年的四個月。還在2000年就必須實行為期兩年的全民服役。服役期限的縮短是民主選舉的政客渴望響應社會需求的結果。顯然,儘管分離主義情緒泛濫,台灣社會仍未準備為獨立而作出真正的犧牲。而這最終將決定為台島而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