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日前表示,中國與東盟進入了經貿合作的黃金時期,雙邊貿易額從2010年的292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6415億美元。截至2019年底,雙向投資額達到了2230億美元,總體結構趨於平穩。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雙方都平衡了進出口量。他在評論中國官方消息時說:
“根據今年包括8月份在內的8個月的結果,貿易額增長了近4%。中國出口增加了,中國從東盟的進口也增加了,貿易比例相當。東盟貿易逆差較小,而中國的銷售市場正在擴大。”
幾乎所有東盟國家,無論其發展水平如何,都高度重視世界市場的工業專業化。在亞歷山大·薩利茨基看來,這是東盟去年和今年八個月進入中國第一位貿易夥伴的動力之一。亞歷山大·薩利茨基解釋說:
“它們繼續以可觀的速度發展。在過去的十年中,到2020年初東盟經濟增長率約為5%。在開放市場條件下對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視讓中國和東盟變得對對方越來越感興趣,因為它們清楚如何憑借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夥伴國家所需求的商品。此外,市場規模也起了一定作用。東盟有6.5億人口,這個市場從潛力上看比歐洲大,因此正在進行著可以預見的加深國際分工專業化的過程。它導致經濟增長率較高的國家彼此間的貿易增長。”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認為,當前雙邊關係“黃金時代”之前曾走過“黃金十年”。葛紅亮專家說:
“從經貿層面來看,中國與東盟國家實際上在2003~2013年就已經經歷了黃金的十年。雖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2010年才正式全面啓動,但是早在2003年很多與之相關的內容便已經開始進入到中國跟東盟國家的日程安排中。那麼從2013年至今,特別是在中國和東盟談及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方面,實際上都給雙方經貿合作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中國和東盟國家一直致力於推進合作關係的‘提質升級’,包括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的上升、貿易規模的擴大,都說明對雙方而言貿易合作的重要性日漸凸顯。而且去年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東盟超越美國,成為了我國僅次於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今年以來更是躍至第一大貿易夥伴的位置。
“另外,在‘提質’方面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2019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通過該文件協議可以進一步釋放自貿區實施的紅利,讓自貿協定的優惠政策真正惠及自貿區所有協定成員國的企業和人民。而且除了傳統的經濟產業合作外,比如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等,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新興經濟領域的合作和產業戰略對接,包括數字經濟、新能源經濟、生物制藥等。
“可以說從2013年至今,中國-東盟合作‘提質升級’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其中的難度也較大。今後中國-東盟還需要圍繞著‘提質升級’去展開工作。若是中國和東盟國家能夠以更堅定的姿態去推動雙方的合作,我相信中國-東盟經貿領域會有非常好的前景。”
最近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努西爾萬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聲明。他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馬來西亞不會跟風美國,也不會跟隨美國並對24家被美方指控協助南中國海軍事化的公司實施制裁。馬來西亞大使強調,馬來西亞不承認單方面制裁。它只承認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的制裁。馬來西亞大使拉惹·拿督·努西爾萬特別強調,這是唯一具有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的合法權力的機構。
東盟國家尚未感染另一種伴隨新冠病毒蔓延的“政治病毒”。這對經貿的順利發展具有巨大的優勢。此外,正如亞歷山大·薩利茨基專家指出的那樣,中國和東盟國家的Covid-19發病率都相當低,因此疫情對經貿關係的發展影響很小。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仍然面臨風險的背景下,盡早簽署協定對於促進區域內的經濟復蘇、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李成鋼還透露,目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各方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法律文本的審核等工作,積極為年內如期簽署協定作準備。中方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東盟在RCEP中的中心地位,與各方盡快完成剩餘的技術準備工作,共同推動盡快簽署這個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