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是中國主要芯片製造商。不久前,公司籌集了創紀錄的78億美元投資款,用於發展生產。暫時,中芯國際的產品從技術性能看,還落後於先進芯片:中芯國際使用的是14納米制程技術,而台積電和三星生產的是5納米芯片。芯片越薄,其性能和能效就越好。但不管怎樣,14納米芯片還是有競爭力的,很多中國電子製造商正使用中芯國際的產品。其中,華為集團在美國實施制裁後,開始從SMIC大量購買芯片。中芯國際宣佈,華為佔公司總訂單的20%。
問題在於,即使是14納米制程技術,SMIC和世界其它芯片製造商也依賴於美國技術。比如,芯片設計所必須的軟件,都是美國的,其中有楷登電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新思科技(Synopsys)和Ansys軟件。芯片生產設備,也都來自美國,其中有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KLA和ASML公司。由此,中芯國際對美國針對華為的二次制裁相當敏感,因為美國禁止中國電信企業在生產中使用美國的技術。此外,美國政府不久前宣佈,商務部可能將SMIC納入黑名單,並對其實施直接的類似制裁。給出的理由是,SMIC似乎在和中國軍工綜合體合作。此消息傳出後,公司市值驟降20%。
他說:“如果是40nm或者一些更古老的技術,我認為中國企業還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就5nm等先進技術而言,恐怕短期內完全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還是非常困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國一直以來對半導體產品的研發相對而言是比較落後的,這實際上是多個產業鏈的問題。”
暫時,即使是生產28納米的芯片,中芯國際也僅能保證自有設備和技術的20%的自我供給率,其它的,如果不是從美國進口,也是從日本、韓國或歐盟進口。甚至,即使不是美國設備,也是在使用美國的技術。專家指出,鑒於此,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工業基地,但幾乎是從“零”開始,這是非常漫長的過程。
他說:“比如荷蘭ASML的光刻機,其激光源也是來自美國,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在某一方面達到國際頂級水平,這是很難實現的。而我國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欠缺半導體最先進的工藝技術。目前我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為半導體和芯片企業提供稅收減免政策,同時還大力扶持科研項目。不過若要達到國際第一梯隊的技術水平,我認為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畢竟這至少是一個中期的過程,包括歐美國家和日本的研究也已經持續了40-50年。若說兩三年就能趕上最高最前沿的水平,我想是不切實際的。”
甚至,中國能夠生產世界規模創新產品的製造商,暫時也依賴外國供應組件。今年春季,長江存儲科技公司創制了128層3D NAND閃存芯片原型。這種芯片,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批量生產。然而,長江公司還是依賴於國外供應,擔心與美國關係搞壞。因此,長江存儲科技和華為一樣,都在增加庫存,哪怕讓配件能夠用上一年時間。目前,中國高科技產品製造商,正試圖通過供應商多元化來解決實質問題。但是,如果假設與美國的技術和意識形態對抗狀態是長期的,那麼需要考慮,將來如何確保自己的獨立性以及經濟和技術安全。
中國不吝惜資金,去發展技術。為此目標,計劃到2025年前,投入1.4萬億美元。幾十年前,中國僅生產廉價的消費品,但現在,已在生產汽車、電信設備和計算機。它們已經對日本、歐洲和美國製造商構成實實在在的競爭。很難評估,中國需要多少時間去創制自己的半導體技術。中國政府免掉半導體領域公司的利潤稅,而且一免就是10年。看來,所期待的是,中國需要10年時間,成為世界市場上的有競爭力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