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兩國學者分別來自於北京化工大學和印度粉末冶金與新材料國際研究中心。俄羅斯參加研究工作的是薩馬拉科羅廖夫院士國家研究型大學和莫斯科的專家們。
據薩馬拉科羅廖夫院士國家研究型大學物理化學與色譜學系項目負責人安哲拉·布拉諾娃介紹:“目前,此類電源用于飛機、航天儀器和工業生產中。效率高,生態效果好,因為其中使用的是白金。這種金屬是最好的催化劑,可恢復氧氣。我們的想法在於,在2-4納米細孔材料上製造催化劑載體。合成過程中,這些化合物中將摻入可改善催化性能的廉價元素,例如氮、鑭、鏑和鋱。”
研究項目為3年期,在金磚國家框架下,由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撥出課題費,每年是500萬盧布。
中國科學家負責理論計算,進行一系列實驗並為燃料電池製造陰離子交換膜。俄羅斯專家組將專注於開發高性能非鉑催化劑並測試其性能。
在25年多時間里,薩馬拉科羅廖夫院士國家研究型大學一直與中國的科研和教育機構發展合作。
在此期間,這所大學與中國10所高校簽署了科教領域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北海大學、西北工大、哈工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安徽大學等等。
薩馬拉大學新聞處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在薩馬拉大學,每年都有中國大學生和進修生通過網絡教學項目和雙學歷項目學習。他們可在航空製造、飛行器發動機和航天設備結構方面獲得教育。”
在進修和國際夏季學校框架下,薩馬拉大學每年都有大學生和教師交換項目。
2014年,薩馬拉國立航空航天大學被列入中國承認學歷高校之中。
在薩馬拉大學,與西部工大和北京航天工程學院聯合創立了兩家實驗室:“航天鏈鎖系統”和“航天研究方法及手段”。
此外,應中國科研和工業機構之需,薩馬拉大學正完成材料學、金屬磁脈衝加工和航天技術與工藝研究任務。
2020年和2021年是中俄科技合作年。8月26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上表示, “中俄科技創新年計劃實施活動已超過1000項。”
薩馬拉大學與中國高校的多年合作表明,中俄科技合作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