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鄒統釺院長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旅遊行業需要很多的中間產品,如果終端發生變化,那麼這些相關的供應鏈產業肯定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購物、旅遊商品、餐飲和住宿等等,甚至包括供應的糧食蔬菜。
- 損失量化
根據來自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亞太地區國家旅遊業從業人員所佔比例可高達10-12%。而一國旅遊業從業人員所佔比例越高,不僅對這些員工,而且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造成的打擊也越大。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分析師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在這些國家旅遊業每損失一百萬美元,政府就會減少200-300萬美元收入。
鄒統釺院長強調,“像泰國、菲律賓這些依賴於國際旅遊的小島型國家,他們的損失應該是最大的。”
根據來自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受到最大的打擊是旅遊業佔6-9%的柬埔寨、越南、泰國、尼泊爾、斯里蘭卡。此外,亞太國家旅遊部門雇用的四分之三的人屬於非正式就業這一事實使形勢更加惡化。除此之外,他們無法遠程工作,因為他們必須出現在機場、旅館、陪同就餐等等。一旦工作地點因疫情而被關閉,他們也不會獲得任何賠償。如果他們被感染,在獲得醫療服務方面同樣受限。
據貿發會議估計,在旅遊業遭受最大損失的國家,低技能工人的裁員數量可能翻倍,即便在情況不太嚴重的條件下。某些旅遊部門的損失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今年6月亞太地區的航空運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97.1%。根據酒店數據服務提供機構STR的資料,亞洲酒店入住率下降了43%。如果到達該國後無需在酒店進行隔離的話,該指標甚至可能更低。有鑒於此,分析師們強調不要期望快速復蘇。例如,據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即便樂觀估計,該地區在航空運輸領域的表現僅能在2023年恢復到這一水平。
- 一切都寄望於國內旅遊
為了哪怕是以某種方式重啓,該地區許多國家開始將自己重新轉向本地市場。然而這裡一切也不那麼順利。在新冠Covid-19病例不再出現後,越南於5月開放了國內旅遊業。但到了7月超過80000名遊客不得不在峴港及周邊度假勝地爆發新的疫情之後而被撤離。7月日本還嘗試通過“去旅行”計劃提供122億美元補貼,以刺激國內旅遊業。然而因害怕疫情擴散實際上馬上就停止了該計劃的執行。
目前中國是唯一一個國內旅遊業復蘇已開始產生實效的亞洲國家。既然在疫情爆發之前,亞洲旅遊業主要靠中國遊客而存活,那麼當中國旅遊者現在除了在本國旅遊再無別的事情可做的話,這也就不足為奇了。7月海南馬里奧特酒店的入住率高於去年。在其他目的地,如成都和鄭州,深受當地遊客歡迎的酒店也沒有抱怨。
不過,正如鄒統釺院長所說,儘管 國內旅遊獲得恢復,停止出國旅遊的後果仍然很大。
他說:“中國的旅遊業也受到不小損失。雖然我們國內旅遊市場規模相當大,國際旅遊在受到疫情影響後可以轉化成國內旅遊,比如我們看到海口的購物氛圍非常火爆,這正是出現旅遊貿易轉向後的結果。但是總體來看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 昨日的旅遊業將不再重現
按照鄒統釺院長的觀點,遭到抗疫措施沈重打擊後,從前的旅遊業,不僅在亞太國家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將不再重現。鄒統釺院長解釋說:“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旅遊行業都在從國際化向本地化的方向轉變。另外,很典型的一個變化是從規模經濟走向範圍經濟,企業更多地開始以客戶為導向,不再只提供單一的產品和服務,而是向全產業鏈過渡。
“企業越來越多地強調範圍經濟,而不是過去注重的細分市場和規模經濟。比如我們關注某一特定的客戶群體,然後向客戶提供他在全產業鏈中所有的需求。儘管這種需求量的規模可能不一定巨大,但是由於提供的產品和業務類型比較多,最後加起來整個市場規模還是比較大的。”
有關旅遊業將變得更加趨於針對個人要求的觀點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其原因不僅在於市場參與者會提供更多的選項以吸引更多顧客,而且還因為大流感後的一段時間內,人們不會想去長途跋涉。部分是出於安全原因,部分是由於就像遠程工作經歷所證明的那樣——就近工作既便利,又無需多跑路,國內旅遊的經驗同樣向許多人證明,根本沒有必要長途跋涉到地球另一端,同樣可以休息好並得到放鬆。因此,泰國、巴釐島、越南和其他國家如此發達的大型度假區可以完全轉向吸引國內遊客,而針對小旅遊團的個人需求量身定制的計劃將變得越來越受國際遊客的歡迎。但是,這些只是分析師們的理論,而許多人認為,恢復旅遊業的道路很有可能仍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