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研發制備鍀的新方法

關注
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工大學的科學家聯合莫斯科物理工程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弗魯姆金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博列斯科夫催化研究所、俄羅斯國家科學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科學家共同研發出一種比現有技術更加簡單經濟的制備金屬鍀的方法。科學家利用電流從鍀化合物的溶液中提取鍀,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從乏核燃料中提取鍀。

相關研究發表在《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上。

鍀是放射性元素,由鈾和釷礦石自然衰變形成。地球天然鍀的含量極低,但在乏核燃料中的含量較高。鍀在核醫學上被廣泛用於內臟器官和腫瘤的造影標記: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1000萬例治療需要用到鍀。

然而,人體組織顯像需要的不是簡單的鍀,而是半衰期為6小時的99mTc亞穩態同位素。在臨床上,這種元素從便攜式核發電機中直接獲得,原理是通過中子通量輻照鉬靶,然後分階段從得到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鍀,整個過程非常昂貴複雜。如果使用電化學方法而不是化學方法來沈積鍀,也就是說,讓電流通過混合物,可以簡化制備過程。

俄羅斯原子能公司擬建子公司向海外出口核醫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原子能公司擬建子公司向海外出口核醫學

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工大學教授維塔利·庫茲涅佐夫表示:“鍀具有多種氧化值,在輻照鉬靶後得到的混合物中,最高主要為+7氧化值,最好的是將鍀以氧化值為0的金屬形式分離出來。之後可以將其進一步按照需要處理。”

在實驗中,科學家使用鍀氧化值為+7的KTcO4鹽進行操作。他們將鉑電極浸入鹽溶液中,通電1.6V的電壓。在正常的條件下,當鹽僅溶於水時,不可能獲得金屬鍀:在電解過程中,電極表面會形成氧化鍀膜,這層膜不傳導電流,還會阻止鍀進一步還原為金屬。科學家選擇了一種不同的電解質,他們利用保持恆定pH值的乙酸鹽溶液代替純淨水。

除核醫學或放射性廢物處理外,這項新研究成果還可以用於其他有發展前途的應用。利用科學家提出這一電沈積技術,將來可以從乏核燃料中制備鍀,然後通過鍀本身從核反應堆中得到釕-鉑族貴金屬。這種金屬目前越來越多地用於電子產品中,但在地殼中的儲量卻非常有限。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用於電沈積的新介質成分,以獲得更好的金屬鍀鍍層,之後他們計劃對這一工藝申請專利。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