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延長週末能否有助於消費

© AP Photo / Andy WongПокупатели в магазине
Покупатели в магаз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有可能推出每周4.5天工作制。如果員工打算把這段時間花在旅遊或購物上,將提供額外的半天時間。中國許多省份都提出了類似倡議,但是很少有城市落實。

中國社會將獲得何種新冠肺炎疫情遺產?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社會將獲得何種新冠肺炎疫情遺產?
據《南華早報》報道,延長週末休息時間僅針對國企員工和地方政府官員。至9月底前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以及至年底前在湖北省宜昌市已經採取了這一新的措施。希望國企員工和官員每周少工作半天,把更多的空閒時間用在旅遊或購物上。做出選擇的人需要向雇主確認時間沒有白費,都用在了旅遊購物。

與其他國家經濟一樣,中國經濟也遭受了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嚴重危機。第一季度末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收縮6.8%。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2%。但正如統計數據所顯示的那樣,增長主要來自對“新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資以及其他國家刺激措施。而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9%,失業率為5.7%。服務業產出下降1.6%。上半年中國消費規模總體下降11.4%。

中國股市因第二季度官方統計數據而下跌。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指數下跌4.8%。儘管有關GDP增長數據不僅令人鼓舞,而且甚至超過分析師預期的增長不超過2.5%的預期共識,但投資者還是對這些糟糕的消費指標感到失望。他們認為,依靠政府刺激措施人為地維持增長的經濟是不健康的。從長遠來看,只有恢復消費,經濟才能正常運轉。

中國統計局:6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統計局:6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
到目前為止,消費、投資和出口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同時近年來,平衡已轉向國內消費。去年消費為GDP增長貢獻60%以上。目前世界各國都在以不同方式應對大流行的後果,據德勤(Deloitte)預測,到年底歐元區GDP將下降7.5%,美國GDP的下降甚至可能達到兩位數水平,因此無法指望對中國產品穩定的外部需求。正因為如此,刺激國內消費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復蘇的最重要的戰略因素。

然而延長週末會增加消費嗎?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黃衛平教授對這一措施的有效性表示懷疑。

他說:“當前消費需求的下降並非是因為人們休息時間過少,而是因為新冠疫情。比如餐飲行業,當北京疫情曾連續近60天無新增病例時,所有的飯店都在逐步恢復營業,但是在疫情反彈後在外就餐的人數再次下降,導致6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下降15.2%。因此根據目前的情況,我認為疫情的影響還是較大的。國內消費當前面臨的問題是需要決策者用心研究消費市場和不同層面的消費特點,然後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這樣消費才能夠真正內循環起來。不過待日後恢復正常,我想我國的總體消費相比全世界應該還是增長非常快的。我個人認為依靠半天休息日來刺激消費並非有效措施。可以預想到這項措施基本在私營企業很難落實,主要還是針對政府和事業單位。而這些單位本來就是提供服務的,若是再減少半天工作日讓居民更加不便於辦理業務,那這實際就是惹民怒、惹民怨的一件事情,恐怕暫時難以得到推廣。”

與餐飲娛樂業一樣,旅遊業受到冠狀病毒的打擊最大。例如,桂林旅遊今年收入下降68%。預計前六個月虧損約為1.12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盈利990萬元人民幣。早在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帶薪休假增加10%能讓旅遊業消費增加1.69%。但現在是建議通過將每天工作時間增加40分鐘或減少年假來將週末延長半天。可見,這項措施看起來更像是對工作時間的重組,而不是減少。

Сотрудники торгового центра проверяют QR-коды на вход в магазин у покупателе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新冠疫情改變中國消費者的優先消費事項
按照黃衛平專家的觀點,以消費券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公民提供支持和消費補貼可能更加有效,然而使局勢正常化的主要前提仍然是最終戰勝這場疫情。

黃衛平專家說:“我認為,首先,需要做到穩住疫情不反彈,這也是經濟社會逐步恢復正常的前提。其次,企業應該重新調研清楚疫情過後居民消費的總體評價和偏好的變化,只有生產正確的產品才會被消費者所需要。從消費角度來看,一方面是提高政府消費,即用政府財政購買相應必要的服務,既可以增加社會收入,又可以降低失業率,是一舉兩得的辦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發放消費券以刺激居民消費,同時適當調整消費券的結構以便更好地補貼居民的日常生活開支。同美國政府直接發放現金相比,消費券能夠更好地刺激居民消費,而且直接關聯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疫情發生之後,中國20%到30%的人會更加謹慎地消費。來自國家的直接補貼可能只會最終存入公民的儲蓄賬戶,而無助於刺激消費。因此地方政府開始分發用於購買商品的代金券,以刺激消費。南京是率先實施這一做法的城市,為此撥出3億元人民幣(4200萬美元)。這種做法後來被其他170個城市所採用。代金券的流動性與現金不同,只能用於特定需求,主要是通過移動支付系統Alipay或WeChatPay購買商品或服務。目前,如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所說,這些優惠券已經發行27億多美元。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