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中印關係曾有過多次艱難時刻,但印度現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過去幾年來努力消除兩國的政治和邊界衝突,把印中關係轉到經濟合作的實際層面。兩年前中印兩方在武漢舉行了首次非正式峰會。那次峰會的主旨是:中印兩個亞洲大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對雙邊關係和地區整體來說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經濟協作深化機制,並嘗試通過對話解決現有的政治和領土矛盾。去年在印度欽奈(Chennai)舉行的中印第二次峰會是首次峰會符合邏輯的延續。中印雙方再次重申致力於建設性解決地區安全問題。
但中印關係因不久前的喜馬拉雅山拉達克(Ladakh)邊界衝突事件而急劇激化。現在兩國軍人成功穩定了地區局勢,但印度又開始響起抵制中國商品的呼籲。據路透社報道,印度當局下令本國兩大國有移動運營商BSNL公司和MTNL公司在對4G網絡進行現代化改造時放棄中國設備。此外,印度下架了59個中國軟件和應用程序(APP),其中包括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WeChat)、今日頭條旗下方言短視頻應用(Helo)。正式原因是——於主權威脅和國家安全作鬥爭。
這種定義與美國在再次制裁中國各公司時的說法極其一致。整體而言,印度行動的性質——封鎖中國科技和電信公司——從筆法上看令人想起華盛頓的行動。美國明顯決定利用印中關係惡化的機會,現在又呼籲新德里往西方看。白宮認為,與華盛頓在對華立場上統一的國家越多,就越容易遏制中國各公司的增長和科技進步。
“我認為美國能做的並不多,一是因為美國的製造業都非常高端,無法向印度轉移,而且即便美國願意轉移,印度也承接不起;二是美國當前自己都在主張製造業回流,那麼哪還有多少生產線能夠能轉至印度。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他更多的是想通過對中國的打擊,讓一些製造業遷出中國,然後流向印度。”
按照絕對指標,美國目前在與印度的經貿額和投資合作額上超過中國。按照印度貿易部發佈的統計數據,在2010年至2019財年間,美國和印度的貿易額為879.5億美元,而印度和中國的貿易額則達到870.7億美元。從外國直接投資額來看,中國也沒有美國多: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對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累計達到80億美元,美國對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額是這個數字的5倍。但中國積極增加對印度科技類初創企業的投資——而科技類初創企業是印度經濟最重要的發動機。在過去3年內,中國各公司對印度初創企業的投資額增加了12倍,達到46億美元。與此形成比較的是:2019年美國對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42.2億美元。
對中國科技公司來說,印度市場更容易理解:他們自己也是在相似條件下開始運行的。與美國相比,中印兩國的傳統銀行體系都不甚發達。絕大多數人享受不到信用卡和其它金融服務。互聯網的普及率也有可比之處。所有這些基礎條件都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印度的情況也類似。正因如此,中國各公司在本國市場上取得成功後,現在都在爭取把自己的經驗運用到印度去。中國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成
“我認為世界經濟的核心是市場,是供需關係,誰的產品合適,性價比更高,那麼他就有機會。印度從中國進口亦是如此,並非由於雙邊關係所導致,而是與整個世界市場的佈局相關。這種佈局今後還會發生改變,但是不以國家個別領導人的主觀意願為轉移。政治家刻意的扭曲可能短期內有效,但是長期還是需要服從經濟規律。”
印度從前試圖降低本國對中國的工業和經濟依賴,但實踐卻表明,市場仍然找到了合適的解決辦法。比如,印度2018年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Solar panel)徵收25%的進口關稅,期待此舉有助於提高本國的生產能力。但實際上印度的生產廠非但沒有增長,從其他亞洲國家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卻增加了:從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增加了4倍,從泰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增加了25倍。而且,他們的質量要比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低。現在美國建議印度在降低對中國在制藥業原料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度。任務不是那麼簡單。目前印度70%的藥品原料是從中國供應的。蓬佩奧在與印度同行通話時沒有提出這個問題的具體幫助方案。而且,如果說連美國自身90%的抗生素、維生素C、布洛芬、氫可的松都來自中國的話,美國又能幫上甚麼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