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可否介紹一下本次全國兩會的成果總體上會對中俄關係產生甚麼影響?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許多經濟、文化、科學和教育領域的聯合項目停滯。但是現在兩國正在逐漸恢復正常生活。是否計劃制定有關恢復雙邊項目的路線圖?哪些機遇有望實現,即使有所推遲?外交部方面是否就該問題進行磋商?
答:2020年因疫情防控而推遲召開、會期縮短、形式變化的“非常”兩會,也將因為議題重大、意義非凡、影響深遠而被寫進歷史。疫情曾經洶湧,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全國之力打響阻擊戰,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親自部署疫後經濟恢復和發展大計,指出中國要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人民要以這次兩會為契機,真抓實幹,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兩會記者會上就中俄關係和雙邊合作做了全面、深刻的概述。他提到,中俄關係是當今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協作水平最高、戰略價值最高的一組大國關係,中俄共同抗疫的經歷,將轉化為疫情後中俄關係提速升級的動力。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確實對中俄兩國經濟、文化、科學和教育領域人員往來帶來一定影響,但雙方合作沒有停步。除了廣泛開展抗疫合作外,雙邊貿易額逆勢增長,中方自俄進口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排名第一。包括兩國外交部在內的各領域主管部門也一直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當前,俄羅斯疫情也趨於穩定,各地限制措施逐步解除,生產生活開始有序恢復。不久前,普京總統簽署了經濟恢復“三步走”國家計劃,旨在恢復公民就業和收放、促進國家經濟增長等。下一步,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戰略引領下,中俄包括能源、航空航天、互聯互通、農業、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一定會繼續深入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果,造福兩國人民。我們對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前景充滿信心。
-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強與各國經貿合作。您認為,中國是否把加強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作為優先方向?根據您的預測,疫情結束後兩國的經貿關係是否會加速恢復?是否需要為實現具體的貿易額設定新目標?
答:綜合來看,疫情對中國外貿外資的影響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疫情衝擊,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中俄互為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兩國關係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中都佔據優先地位,加強兩國間經貿合作,發展兩國間經貿關係具有重大意義。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中俄經貿合作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中俄貿易額25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增速在中方主要貿易夥伴中排第二位。其中,中方自俄進口162億美元,同比增長17.3%,進口增速在中方主要貿易夥伴中排名第一。在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和貿易受到嚴重衝擊的背景下,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逆勢上揚,成績來之不易,凸顯了中俄經貿關係的韌性和潛力。但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一季度中方對俄出口91.5億美元,同比下降14.6%,加之疫情和國際油價下跌對貿易的影響有一定滯後性,全年雙邊貿易走勢仍需進一步觀察。
總的來看,中俄兩國無論是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等傳統領域,還是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合作,都在持續推進。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中俄經貿合作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雙方合作前景依然可期。兩國有關部門將繼續密切協作,攜手應對疫情挑戰,推動合作不斷發展,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確定的2024年將中俄雙邊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的目標。
- 2020—2021年是俄中科技創新年,但不少活動已因新冠疫情取消。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俄中科技創新年的活動將如何開展,俄中科技創新年是否有可能推遲舉辦或取消?
答: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宣佈今明兩年為“中俄科技創新年”,凸顯了中俄科技創新合作在新時代發展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的重要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中俄科技創新年原定的活動計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響,但國家年不會被推遲或取消。相關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一是兩國分別成立了由政府副總理牽頭的科技創新年組委會,並交換了擬在國家年框架下舉辦的活動清單,一些活動已開始籌備;二是由於疫情原因,原計劃於2020年上半年舉辦的部分活動,如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等,不得不有所推遲。雙方目前已對受疫情影響的相關活動進行了初步評估和調整;三是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工作,如中俄科技創新合作路線圖編制等工作,正在按計劃實施。目前,雙方正就以視頻方式適時舉辦開幕式等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將視疫情發展情況對2020年下半年的活動進行調整,力爭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
在疫情帶來不利影響的同時,中俄科技創新合作的內容、形式及方式面臨著新需求,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面對新冠病毒這一共同挑戰,在科技創新年框架下,中俄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等領域的科技合作,分享防控經驗、診療方案,在特效藥物、疫苗研發方面加強合作,為維護國際衛生安全貢獻中俄的力量。疫情同時也助推了新技術的快速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遠程會議、雲計算等新技術為抗疫提供了有利支持,產生了新的工作與交流合作方式。這些都對中俄科技創新合作的重點和模式路徑提供了新的方向。隨著“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深度變革,更需要我們共同抓住中俄關係高水平運行的歷史機遇,建立切實有效的合作體系,推動中俄相關產業鏈的互動融合,攜手佈局基於新技術的產業生態,走出一條中俄自己的創新合作發展道路,努力為新形勢下兩國經濟的恢復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支撐。
- 俄中兩國因疫情關閉客運口岸後,中國境內滯留了不少俄羅斯公民,也有不少中國公民滯留俄羅斯。請問使館目前是否在開展協助在俄滯留中國公民回國的工作?
答:為降低人員遠距離、大規模無序流動造成的新冠病毒感染和擴散風險,共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障中俄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兩國商定暫時關閉中俄邊境口岸客運通道,但莫斯科至北京的直航航班仍然保留。中國駐俄使館高度重視維護旅俄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健康,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多次呼籲他們做好個人防護,嚴格遵守當地防疫規定,盡量避免長途旅行,減少病毒感染風險,並多方籌措“健康包”等防疫物資分期分批向旅俄中國公民發放,為其在俄安心抗疫提供必要保障。另一方面,我館與俄方有關部門和中國航空公司加強溝通和協調,協助安排確有困難和需要的中國公民及時回國,包括本人身患重病、父母病危等。我館將繼續與旅俄中國公民保持密切聯繫,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和需要,提供必要領事保護與協助,特別是為確有需要回國的中國公民提供必要協助。
- 現在全球都十分關注中國香港問題,中國兩會審議了香港國安立法,請問您認為該法案將對香港未來局勢產生甚麼影響?
答:這次全國人大會議通過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是落實“一國兩制”的重大舉措。“一國兩制”,“一國”是大前提,是根本,“兩制”是具體安排。
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決不容任何外來干涉。香港1997年回歸以來,中央政府一直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支持香港特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去年6月修例風波以來,“港獨”組織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外部勢力深度非法干預香港事務,嚴重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推進“一國兩制”構成了巨大威脅。
中國中央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退無可退、讓無可讓。中國中央政府對維護國家安全負有最大和最終的責任。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響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影響外國投資者在港正當權益。相反,全國人大的有關決議將使香港有更加完備的法律體系、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有利於維護“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利於維護香港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屆時也歡迎來自俄羅斯的投資者朋友更多地赴港投資興業。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