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基於我們大學生物學家提出的方法,我們提出了一種測量方法和確定外層空間微生物存活率的儀器。該方法基於微觀尺寸的生物對象被激光束照射後的螢光輻射。根據產生的螢光輻射的特徵,我們可以判斷所研究物體上是否有生命。”
帕納修克解釋稱,借助該儀器,可以檢查數十上百公里距離內的物體,但該方法僅可以發現土壤表面而不是土壤表面下的生命痕跡。
論證這一方法的學術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太空研究》雜誌上。莫大斯科別利岑核物理科研所、莫大物理和生物系、莫大別洛澤爾斯基理化生物學研究所參與了這一方法的研究工作。 這項工作是在俄羅斯“回旋鏢”航天器科學設備研發框架內實施的,該航天器將探索火星並將火星衛星火衛一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研究證實,著陸站和漫遊車無法進行大範圍尋找生命痕跡的研究,而直升儀器、氣球和飛艇則取決於所研究行星的大氣密度和風向。因此,將在飛行路徑上或從軌道研究期望的物體的掃描裝置安放在航天器上是最佳選擇。甚至由俄羅斯科學家所研發的方法也適用於在著陸儀器降落到行星後尋找生命。
鑒於地球上的生命源於微生物,並且其中一些微生物能夠承受與太空相當的極端條件,科學家得出結論,在尋找太陽系中生命痕跡時,應首先關注尋找最簡單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