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蓬說:“中國有一些民營航天企業,但主要進行的是低成本的小衛星發射,而如果要進行載人航天的話,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飛船的發射需要有發射場系統、回收系統等等,這些小公司都做不了。而SpaceX之所以能夠成功,首先,美國的航天人才非常多。除此之外,SpaceX公司並不是孤立的,它得到了美國航天界很多的技術支持。”
“SpaceX火箭發射成功”在中國的社交平台微博上也引發了廣泛關注,截至目前,該話題的閱讀量突破3.1億,討論量突破4.7萬。網友們紛紛為火箭的順利發射表示祝賀。
微博博主“暮雪---千山”說:“這才是世界頂級公司該有的樣子,不斷探索新的領域,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微博博主“聽耳朵在歌唱”說:“美國在尖端技術一直領先世界。”
微博博主“男德”說:“雖然不喜歡美國,但是他們的科技不得不佩服。”
微博博主“葉連和田田”說:“不只功能強大,細節設計也一絲不苟,科幻的現實版。”
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步伐的加快,普通人能夠到太空旅遊,也越來越讓人們期待。早在2001年4月30日,美國人丹尼斯•蒂托就作為第一位太空遊客實現了這一夢想。
史一蓬表示,太空旅遊需要有多餘的飛船資源,而目前中國的飛船資源及空間站空間都不多,因此在載人航天第一步計劃里是沒有這一規劃的。
“前蘇聯、包括後來的俄羅斯,他們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頻率是很高的,聯盟系列的飛船是在流水線上生產的,所以他們的飛船生產量也很多,因此就會有一些富余的空間留給這些太空旅客。但我們造一艘航天飛船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之後也需要他完成盡可能多的科研任務,我們的空間站‘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的空間也非常小,因此並沒有多餘的空間提供給太空遊客。”
需要強調的是,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並不能說明此次任務取得了圓滿勝利,這只是勝利的一部分,因為這兩名宇航員還必須安全、健康地返回地球。據瞭解,美國宇航局和SpaceX並未公佈準確的返程時間,預計此次任務將持續至少1個月,甚至可能長達近4個月,確切的持續時間將取決於多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