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釋為何大學生把今日事推遲到明天做是危險的

© Sputnik / Maxim BlinovВид на здание Москов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ени М.В. Ломоносова из ломоносовского корпуса.
Вид на здание Москов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ени М.В. Ломоносова из ломоносовского корпус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的學者確定,師生交流緊張的原因之一是大學生推遲重要事情的傾向。研究人員認為,制定提高學習動機的計劃將有助於避免不良後果。 研究結果發表在《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016643/ )雜誌上。

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的專家們在大學生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開展了研究。本次問卷調查旨在考察推遲事情的傾向是否是破壞教育環境中心理安全的原因。論文作者指出,如果大學生經常推遲事情,則會產生內心的不適感,以及與不良後果預期有關的負面情感體驗。

研究結果表明,46.7%的大學生在“推遲事情”事宜上具有中級指標:他們有時會推遲重要的事情,但這並不降低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所取得成績的質量。另外53.3%的大學生在“推遲事情”的事宜上具有高級指標:他們系統性不完成所佈置的任務,或者完成任務的質量不高,這導致了各種不良後果。

學者們確定,第二種大學生在自己和其他人面前更強烈地表現出負債感和羞恥感。研究者們認為, 經常推遲重要事情的學生在與同年級同學和教師們互動時,可能表現得富有侵略性。 

“重要的是指出,在“推遲事情”事宜上具有中級指標的大學生們的特點是具有職業動機、學習活動動機、認知活動動機,這些動機決定了他們獲得職業知識、所學職業的能力和技能的意願”,——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極端心理學系極端心理學科研基礎教研室副教授安娜·利特維諾娃介紹說。

利特維諾娃還指出,在“推遲事情”事宜上具有中級指標的大學生們經常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關懷和接受周圍人,這確保他們在大學教育環境下的心理安全,激勵他們自我發展。 

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的學者們認為,為保障大學校園內的心理安全,必須制定和實施旨在使大學生盡量少推遲重要事情的對口心理援助計劃。 

專家們認為,這將有助於避免大學生的情緒不適感、不良主觀體驗,以及對自己活動的整體不滿意感,從而使自我發展動機上升、出現學習方法和職業活動潛力。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