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系統是從面部圖像里取瞳孔中心、眼角等若干位點的尺寸、位置坐標、間距,以及眼窩、鼻子、下巴的輪廓等信息,形成面部紋理與形狀模式的數據,比對註冊圖像。而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人臉大部分的特徵信息都被遮擋,這時傳統技術難以完成對人臉的識別。
漢王科技副總裁黃磊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介紹,對人臉定位、特徵提取、口罩判斷是在佩戴口罩情況下完成人臉識別的三個關鍵點。他說:
“首先,我們改變人臉識別的權重分配,增加口罩沒有遮擋的部分以及人頭部分的識別比重,這樣就可以獲取更好的定位效果。”
“再者,在人類處理被遮擋的人臉信息時,人腦會主動將注意力放在未被遮擋的部分。我們受此啓發在算法中使用類似的策略,增加了口罩遮擋的模型,這樣就可以讓註冊圖像中未戴口罩的人臉圖像模擬戴口罩之後的效果,從而使得佩戴口罩的人臉與註冊庫里的人臉相似度提升到85%以上,這樣就可以超過(設定的)75%相似度的閾值,順利通過識別。”
“最後,在人臉定位成功之後,還要判斷出這個圖像到底有沒有戴口罩。如果沒有戴口罩,就對其進行語音提醒,在戴上口罩後能通過,從而增加安全性。”
目前,此項技術已經在需要通關和門禁的辦公樓宇、社區、工廠、學校、醫院、銀行等地方進行實際應用。例如,廈門萬達廣場、中國應急管理部、鄭州平煤集團、鄭州大學等等。現在中國已經有兩百多個企業和事業單位使用這項新技術。

黃磊介紹,對於已經使用漢王科技人臉識別設備的單位,現在只需要對算法進行升級,就可以實現戴口罩也能暢通無阻地通過閘機。
除了通關及門禁,另一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場景就是手機解鎖。而在當前疫情的背景下,戴口罩難以解鎖手機成為人們外出時常遇到的一個困擾。
對此,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曾在微博回應稱,帶上口罩後,人的眼睛和頭部的特徵點太少,無法保證安全性,因此華為手機最終捨棄了戴口罩和圍巾場景下的面部識別解鎖。
談及這項技術的安全性,黃磊表示,戴口罩情況下的人臉識別與原來的人臉識別技術相比,安全性稍有降低,但基本沒有變化。總的來說,這項新技術增加了人臉識別的便捷性以及應用性,改善了用戶體驗。
“人臉識別解鎖本身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我們舉個例子:密碼的安全性定義為100分;指紋的話是99分;傳統不戴口罩下的人臉識別安全性是96分,那戴口罩之後的安全性就會降到95分。增加方便性和應用性的同時,並沒有解決原來人臉識別固有的安全問題。”黃磊說。
這項針對佩戴口罩人員的全新人臉識別技術定位成功率達到99%,定位速度為7毫秒。未來的人臉識別技術還會有哪些突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