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陳騰雲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馬雄峰合作,突破遠距離獨立激光相位干涉技術,分別實現了500公里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PM-QKD)。
消息指出,相關研究成果分別於近期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並被選為“編輯推薦”文章)和《自然∙光子學》上。
此外,消息還稱,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創造了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最遠距離新的世界紀錄,在超過500公里的光纖成碼率打破了傳統無中繼QKD所限定的成碼率極限,即超過了理想的探測裝置(探測器效率為100%)下的無中繼QKD成碼極限。
科學家們表示,如果將系統重復頻率升級至京滬幹線等遠距離量子通信網絡中採用的1GHz,在300公里處,成碼率可達5kbps,這將大量減少骨幹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中的可信中繼數量,大幅提升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安全性。
消息指出,相關研究成果分別於近期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並被選為“編輯推薦”文章)和《自然∙光子學》上。
此外,消息還稱,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創造了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最遠距離新的世界紀錄,在超過500公里的光纖成碼率打破了傳統無中繼QKD所限定的成碼率極限,即超過了理想的探測裝置(探測器效率為100%)下的無中繼QKD成碼極限。
科學家們表示,如果將系統重復頻率升級至京滬幹線等遠距離量子通信網絡中採用的1GHz,在300公里處,成碼率可達5kbps,這將大量減少骨幹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中的可信中繼數量,大幅提升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