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美國自1994年以來首次官方指責中國操縱本國貨幣,並給予了其相應地位。當時中國人民幣匯率的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跌幅超過6%,對美元匯率打破了7的心理關口。然而這與當時新一輪貿易戰的升級有關——美國商務部將一些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並宣佈打算對中國3000億美元產品徵收額外10%的關稅。
人民幣貶值還有其他原因。在過去的一年中許多新興市場處於低迷狀態,因此貨幣也現貶值。土耳其里拉、印尼盾和南非蘭特都出現大幅下跌。所有這些因素都給人民幣帶來了壓力。即使威望較高的西方金融機構也不同意華盛頓對中國貨幣政策的評估。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組織指出,根據其評估匯率政策的方法,任何參數都不能將中國認定為操縱國。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僅佔2018年GDP的0.4%。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人民幣在2018年的實際有效匯率比2017年甚至上升了1.4%。
在存在這些嚴重的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匯率波動是很自然的事。《華盛頓郵報》在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援引Bannockburn Global Forex首席市場策略師錢德勒(Marc Chandler)的話稱,中國恰好是在試圖將人民幣保持在高水平,但最終在特朗普推文的壓力下決定向市場投降。
是甚麼讓美國改變了自己的評估?因為從中國政府的官方聲明來看,中國的貨幣和貨幣政策保持穩定,沒有發生任何重大變化。顯然,這是美國在等待1月15日兩國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時,決定對中國作出讓步。不過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崔磊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這只是說明“貨幣操縱國”的帽子被美國扣得非常武斷,把它作為一個打壓他國的工具。
崔磊研究員說:“這是很明顯的,實際上‘匯率操縱國’這個帽子就是美國用來對中國進行施壓的一種工具。去年8月份中美之間相互加徵關稅,當時人民幣也是貶值比較嚴重,於是美方就迅速地把中國列為了匯率操縱國,然而當時的中國實際上並不符合列入匯率操縱國的條件,所以說美國就是把它作為一種政治工具來使用。那麼目前在中美即將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情況下,美國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繼續使用這一工具,因此便又非常迅速地把帽子給摘掉了。所以我個人認為還是與當前的貿易談判形勢緊密相關。從美方在過去一年使用‘匯率操縱國’這一工具和一系列的相關事件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確不是隨著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而行動,只是根據中美談判的形勢來隨意應用。”
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已經在協議簽署前夕抵達華盛頓。具體細節尚未披露。此前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曾表示,其中包括中國購買價值為400-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並在未來兩年購買2000億美元的其他美國產品。中方透露的細節要少得多。《經濟日報》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上寫道,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並不意味著貿易戰的結束,因為美國並沒有取消所有關稅,中國仍在徵收報復性關稅。“陶然筆記”警告說,未來仍有許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