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印兩國70年前就已經建交,但很難稱兩國關係是毫無波折的。2017年中印兩國發生洞朗事件。中國開始在那裡修路,而不丹表示,這是該國的領土,請求印度幫忙出面。印度和中國軍人面對面“對峙”了幾個月。喜馬拉雅山上的這次“對峙”和平結束,沒有放一槍。但這起事件再次展示了中印兩國關係在邊界爭端背景下的複雜性。
更不用說,中國與印度之間還存在著尚未解決的領土問題了。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和印度曾經發生過邊境武裝衝突。北京要求得到印度阿魯納查爾邦3500平方公里的領土,而新德里則認為,中國非法佔領了查謨和克什米爾邦4.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一年半前,中國和印度關係升溫,兩國領導人在中國武漢市舉行首屆非正式雙邊峰會。峰會主要傳遞的信息是:亞洲兩個大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對雙邊關係,以及整體而言對地區來說,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深化經濟協作的機制,試圖通過對話解決現有的政治和領土衝突。今年,在印度金奈舉行的第二次非正式峰會是首次峰會合乎邏輯的延續。雙方再度重審堅持以建設性態度解決地區安全問題。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永紅(Dai Yonghong)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雖然高層多次表示中印兩國想發展雙邊友好關係,但兩國之間的互信仍像過去一樣不足。
戴永紅說:
“雖然中印兩國高層領導人表示要發展雙邊友好關係,但是這種友好關係需要建立在戰略互信的基礎上,彼此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近來印度經常做出一些與聲明不太一致的行為,例如印度政府直接對外宣佈成立“拉達克中央直轄區”,使得這一爭議性的問題更加尖銳化。另外,眾所周知此前印度外交部拒絕向中國代表團發放簽證,包括我們川大也有老師的簽證未能獲批,可以說這些行為都與印度政府宣佈發展雙邊友好關係的言論相矛盾。中方選擇牽手印度,共創亞洲世紀,那麼友好關係必須要建立在彼此對等原則的基礎上,需要印度在對等級基礎上做出更多真心誠意的行為,而不是落實一些破壞兩國互信度的措施。我個人認為中國對印度誠意十足,但是印度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作出應有的回報。所以中印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互信度,並且主要是印方需要更好地落實相關政策。”
戴永紅認為,最好從擴大文化交流和民間外交開始加強互信關係。此外,中印仍有巨大潛力發展經濟合作。
他說:
“我認為首先是人文交流領域。中印同為人口大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然而文化交流人數卻只有約30萬人,所佔人口比例很小,因此我想今後這一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其次是經貿領域,中印間的雙邊貿易拓展空間很大。雖然印度一直對巨大的貿易逆差有所抱怨,但是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印度企業和產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中國卻相反,無懼印度商品湧入本國市場。在中印兩國領導人金奈會晤過程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歡迎印度制藥公司和IT公司在華經營。戴永紅說,另一個問題是重要的是使印度產品富有競爭力。為此可以借鑒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同行的經驗。印方在金奈會晤時表示,力爭把中國投資吸引到生產領域。為執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加快經濟增長、創造新的工作崗位,現在有必要發展生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