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公佈了此次評價的標準,例如,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等等,但居住在這十座幸福城市的普通市民卻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記者跟官方標準並不完全一致的答案。
長沙市民肖女士說:最幸福城市
長沙市民肖女士說:最幸福城市
“長沙是一座娛樂城市,居民收入一般,但房價相對其他省會城市來說偏低,而且基礎設施齊全。市民很會享受生活,酒吧很多,而且吃的方面非常好,遍地都是好吃的飯館,隨便挑一家餐館很好吃,而且吃的東西相對來說比較實惠。因此,總的來說,居民幸福感比較高。”
生活在成都的姜女士說:
“成都人民性格比較和緩、包容,氣候也很舒服,所以總體而言就是舒適、宜居。”
關於受訪者的觀點,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杜德斌表示認同,他認為受訪者表達出的這些幸福感的來源總結起來就是舒適,而舒適是構成幸福感最重要的元素。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付曉東教授進一步解釋稱:“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每個城市的基本條件,特別是硬件部分都已經很接近了,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但是,在硬件設施建成之後,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感受。大城市生活壓力大,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往往缺乏。而且大城市的交通等基礎設施儘管發達,但卻面臨因為因城市過大而導致的出行時間成本過高,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醫療、教育條件雖然不錯,但掛號難、上好學校很難,因此很難稱之為‘舒適’。”
對此,北京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
“生活在北京、上海意味著競爭和拼搏,對大多數人而言,競爭感天然地與幸福感相悖,所以無論客觀生活資源如何優越,都難抵銷主觀上幸福感的喪失。”
如果根據新華網公佈的標準,那麼北京、上海作為中國的一線城市,擁有最先進的硬件設施以及最豐富的資源,應該可以名列前茅,但最終卻無緣成為“最幸福城市”。因此,根據受訪者的感受和專家們的分析,我們瞭解到,幸福感應該與一個城市的物質條件有關,但卻並不代表高標準地滿足這些要求就可以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在基本生活條件滿足後,幸福更多地與人們的內心感受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