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說,“中美如果對抗,那必然是兩敗俱傷。當然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口多,市場規模大,未來消費市場的前景潛力很大,中國經濟也表現出一定的韌性。所以大家看到過去的一年多,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級,但是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美國受到的影響,我覺得不小,未來可能還要更大。因為它從中國進口5000多億美元的商品,這些商品的價格的上漲,對美國的消費者的價格成本、對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然會產生負面影響的。”
他分析指出,中國從美國進口只有一千多億美元,對進口來講,規模很小。而且最近幾年大家看到,中國採取多元化的對外貿易戰略。其實現在美國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一是歐洲,第二是東盟,第三是美國。同時,中國的海外投資最大的市場空間是在東盟,在東南亞這一帶。第二是在拉美地區,對美國的投資還是很小的。
他認為,因為全球貿易戰,因為中美貿易戰,實際上把產業鏈價值鏈的分工體系給打碎了,搞亂了,因此就要有一個由亂到有序重新調整的一個過程。因此,不排除很多企業到海外進行佈局,可能也會迂迴地再把商品賣到美國,但是可能更多的是要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徐洪才表示,最近兩年不光東盟,現在韓國、日本跟中國的合作在加強。另外,非洲55個國家和地區,中非之間的貿易合作在加強,現在貿易規模超過2000多億。去年跟拉美33個國家和地區中拉之間的貿易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這都不可低估。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投資今年以來下滑得很厲害,其實是兩敗俱傷。但總體來看,中國無論是對外貿易還是投資合作,今年以來都還是保持正增長,這個是很難得的。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增長投資增長疲弱,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大幅度的滑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外貿,還有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都表現出比較穩健的態勢。
他因此認為,這說明中國經濟有韌性。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級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沒那麼嚴重。因為中美之間的貿易聯繫確確實實很深,相互依賴性比較大,但是應該看到中國和其他非美地區非美國家的合作規模更大。所以現在是一個開放性的世界,東方不亮西方亮。但如果出現中美之間完全出現脫鈎現象,這將會對雙方都有傷害。他說,“但是即便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對中國的影響,我覺得是可以是可控的,中國都有辦法擺脫困難,因為中國國內的市場空間大,還有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的世界市場的空間也很大。”
徐洪才同時指出,那些認為中美貿易進一步升級會導致中國崩潰的觀點是在走極端。那些認為中國中國威脅世界、威脅美國的論調其實是誇大的。同時,覺得中國經濟要崩潰了,撐不住了的觀點也是誇大其詞,都不符合實際。實際上中美兩國僅以GDP的規模作為一個指標來判斷,有點片面。因為中美之間它還有很多其他的複雜的分歧,比如不同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經濟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層面上的差異都非常大,這需要雙方要採取一種包容性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