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差不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現在歐盟對每個歐洲汽車製造商所生產的新轎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是130克/千米。在2021年前,這個指標應該降至95克/千米。今年,歐盟28個國家就加強減排標準協商了下一步的計劃。到2030年,歐洲汽車製造商將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所允許的水平降低37.5%。
正因如此,現在所有人開始考察中國經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8年共售出130萬輛新能源汽車。據估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50萬輛。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只是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還在試圖確保本國在生產任何電動汽車用的關鍵元件——充電電池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原因很簡單——世界上將近70%的鋰生產都是由中國各公司控制的,而所有現代電瓶中都採用鋰。長期累積的技術潛力使中國在成品製造中也利用這項優勢——電池。歐洲汽車製造康採恩和其它世界汽車製造商如果想要順應趨勢,繼續生產富有競爭力的產品的話,就無法不與中國合作。他們理解這一點。戴勒姆集團(Daimler AG)日前宣佈,中國鋰電池企業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將為集團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公司供應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中國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VOLT Energy Technology)也宣佈,將在2023年前斥資20億美元在歐洲建設自有電瓶電池生產廠。據路透社的資料,整體而言,世界汽車製造商計劃斥資3000億美元,在未來10年內研究電動汽車。在此情況下,超過45%的計劃投資來自於中國。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學院燃料電池研究所副教授胡鳴若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中國國內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在大幅下降。今年8月,電動汽車的銷量同比減少16%,為8.5萬輛。這個過程是在中國政府取消購買電動汽車的優惠和補貼後開始的。從今年6月起,生產充電一次續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的電動汽車的補貼金額削減了60%多,為每輛車1.8萬元(約合$2676)。儲備里程在400公里以上的電動汽車的補貼金額減少了50%。續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電動汽車則完全沒有任何補貼,但小型城市和居民收入更低地區對這種電動汽車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國家補貼對這些居民來說非常重要。
胡鳴若說:“從節能環保角度來看,在小型城市家庭購車以及大型城市家庭購買第二輛汽車時,我認為可以鼓勵他們選擇電動汽車。之前政府取消了續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汽車補貼,但是我認為這類汽車實際上會更加適合小型城市的短距離運輸,應該支持電動汽車在這類城市的發展,而不是斷然地以公里數或者里程數取消補貼政策。我想無論是節能環保,還是拉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這類汽車在短距離運輸和中小型城市可能會更有市場。其次,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如果電動汽車要支持長距離駕駛,必然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電池,而這實際上對於安全是不太有幫助的,並且目前就已發生過多起汽車自燃事件。那麼對於短途新能源汽車則可以使用原先的磷酸鐵鋰電池,這類電池的安全性會更高。因此我個人認為,還是要給短途新能源汽車予以補貼。”
胡鳴若說:“我認為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因為中國多煤少油缺氣,發展電動汽車實際上是能源戰略問題。通過煤發電後,可以傳送到電網上為電動汽車提供能量,比方說給鋰電池汽車充電。那麼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是比較有幫助的,我想國家肯定也把這一問題放到了一定的高度上予以重視。”
中國計劃逐步放棄內燃機汽車。中國政府期待在2025年前把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提高到20%。
中國在傳統汽車方面無法在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家沒有掌握內燃機製造科技。然而現在,中國已經擁有成為在電動汽車方面的世界領先國家的所有機會。國內市場和世界需求將有助於大規模投資發展電瓶製造技術。鋰可能成為21世紀的“新型石油”,中國在國際鋰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將對此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