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速度極為迅猛。截至2018年年底,在世界上十大金融科技公司中,有4個就是中國的。致力於移動支付和P2P貸款的公司呈現出最強的增長勢頭。從移動支付的普及度來看,中國目前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是毫無疑問的。按照中國央行的數據,中國移動支付僅在過去5年內就增長了27倍,2018年已經達到41萬億美元。P2P貸款市場的指標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從2007年到2015年,P2P貸款市場增幅為每年200%。2015年,P2P貸款平台數量超過3500家。
但是大家也逐漸明白,沒有監管,行業就無法發展。許多P2P貸款公司簡直就是金融龐氏騙局。因此去年夏天發生了崩盤: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每天都有3到5家P2P貸款公司關門,最後只有最強的P2P貸款公司存活下來:P2P貸款公司的數量減少到了從前的三分之一。
移動支付的狀況不簡單。鑒於交易是通過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系統的內部機構進行的,那麼監管機構幾乎不可能監管資金流向。這也意味著,當局監管資本跨境流動和打擊洗錢的所有努力都化為泡影。因此從去年年中開始,按照中國央行的命令,移動支付系統內進行的交易,其中包括在移動支付平台上開展的交易,都必須通過央行控制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進行。按照當局的設想,這項措施應該使移動支付市場變得透明,有助於保護用戶的資料,打擊洗錢在內的非法業務。
國投信達(北京)投資基金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當前的措施將只會鞏固已取得的成果,使市場更健康。
何曉宇說:"中國金融科技是近些年才提出的。通過4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然而後來我們發現自己主創的科學技術還是相對較少,主要都是從美國或者其他發達國家引進的,所以這些年才開始加大力度發展科技興國,這是大的背景環境。雖然十年來科技、包括金融科技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其發展歷史較短,整個監管體制的制定並沒有跟上發展的步伐。在發展金融科技的同時,出現了許多亂象,所以加強金融監管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因此我認為提出規定後,對金融科技的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通常在創新的過程中會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當企業認為制度過於死板時,就會繞開制度繼續創新,然後監管機構再根據最新的創新成果制定相應的制度,這是一個創新與監管相互博弈的過程,而在博弈的過程中就會促使行業和金融科技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但是目前對金融科技監管的方式,尚無特別成熟的經驗或者規則,都還是在逐漸地發展摸索中。"
按照央行發佈的金融科技發展三年規劃,在未來兩年內需要使金融科技公司與國家傳統的金融體系實現配套一體化。因此金融服務公司現在可能處於更嚴格的監管之下。監管機構要求提供准銀行服務、資產管理、金融租賃的金融控股公司取得營業執照。為獲得營業執照,這些公司應該擁有至少7.26億美元的註冊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