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狀星雲是夜空中最醒目的標誌之一。它由熾熱氣體組成,延伸幾光年。在遙遠的古代,天文學家們將它當做恆星。直到19世紀中期科學家們才認識到這個錯誤。
事實上,行星狀星雲由一些像太陽一樣不大星體拋掉的外部氣體層組成。這些氣體層失去所有氫後變成紅色的龐然大物。由於經常受到瀕死星或白矮星的紫外輻射,這些氣體層會變熱。恆星在拋射完外部氣體層後會坍縮變成白矮星。
由於紫外輻射,氣體和塵埃雲開始發光,會形成鮮紅色的星雲。根據星雲的外形和結構能推導出恆星內發生過甚麼。因此,今天科學家們積極地研究行星狀星雲,希望可以揭開恆星消亡的秘密。
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狀星雲相當於轉瞬即逝,它們熾熱的氣體在星際空間里燃燒一萬年後逐漸熄滅。恆星老了以後最終變為很難被發現的白矮星。因此,行星狀星雲引起了研究銀河系諸恆星演變規律的天文學家的強烈興趣。
清楚易辨認的獵戶座行星狀星雲距離我們8100光年。位於這個星雲中心的恆星尚未變成白矮星並持續拋掉自己的外部氣體層,我們可以在星雲中發現不同氣體層的痕跡。科學家尚不能解釋這一切發生的原因。但是按照天文時間,這顆恆星將在最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