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其他製造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降。首先,根據Canalys的數據,iPhone銷量下降--第二季度減少14%。根據蘋果公司在第二季度的業績,iPhone收入下降12%。該公司沒有透露銷售量。為了安撫投資者,蘋果公司炫耀40%的收入增長來自銷售第三方訂閱服務。但在今年年初蘋果公司曾一度抱怨在中國這個戰略市場iPhone的銷量可憐。
還是根據來自Canalys的資料,包括Oppo和Vivo在內的其他中國製造商也減少了自己的份額,其份額被華為所佔有。華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人的愛國熱情,他們情願放棄曾經搶手的iPhone,轉而支持華為,支持本國陷入困境的這家旗艦製造商。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黑名單,作為下一輪貿易戰升級的一部分。禁止美國供應商在沒有獲得相應特殊許可的情況下向黑名單中的公司銷售自己的組件和軟件。華為CEO任正飛6月份表示,公司營收也許會因此減少300億美元,主要是由於國際市場銷售下降。因為由於美國的制裁,谷歌拒絕為華為新手機更新Android操作系統。此外,華為新款手機的主人將無法使用額外的服務,如Google play,Gmail等。
然而,由於積極的營銷策略,華為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需求仍然很大。例如,在新加坡獨立54週年之際,華為宣佈,新加坡所有年齡逾50的公民都可在三天內以54美元購買Y6 Pro手機。華為為此準備了2千部手機。但出人意料的是,手機很快銷售一空,許多人沒買到。
正如中國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龔洪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短期內美國的制裁不會對華為的業務產生太大影響。
龔洪烈說:"我認為制裁對華為肯定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由於其主要市場並不在美國,所以短期內所受到的影響較為有限。此外因華為此前已對制裁有所準備,即使美國芯片供應商停止向其供貨,短期內都不會對華為的業務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從統計數據中也能看出。不過若制裁延續時間較長,那麼相對來說就有可能加劇對華為的影響。從國內市場來看,制裁對華為的影響也比較小,或許短期內可能會刺激其市場份額增長,但是總體來看消費者都比較理性、成熟。華為的表現主要決定於其產品自身的質量。"
華為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進口組件。 但在持久技術對抗的條件下,該公司可以依靠國家支持,並進一步增加研發規模。現在華為每年投資150億美元用於研發,超過微軟、蘋果和英特爾。量變最終必然引起質變,使公司完成技術突破。到那時美國需從新的視角看待世界技術領導者的問題。更不用說,如果中國大幅削減美國半導體進口,美國經濟也可能會損失數千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