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布里科夫稱,他已找到5對願意參與實驗的夫婦。
列布里科夫向《新科學家》表示:"他們很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不做基因編輯,他們未來的孩子只會患有耳聾。"
去年年底,中國分子生物學家賀建奎稱,他首次成功編輯人類胚胎並獲得第一批對免疫缺陷病毒免疫的"轉基因"嬰兒。
這件事引發政治家、學者和倫理學家的抗議狂潮,賀建奎的研究受到中國執法機關和倫理委員會關注。
一個月前,列布里科夫出人意料地向《自然》雜誌表示,如果獲得必要許可,他準備做一樣的實驗,但後來又改了主意:他不打算做讓嬰兒抗HIV病毒的實驗,而是打算幫助先天聾兒重獲聽力。
列布里科夫稱,許多人耳聾是因為出生時GJB2基因發生微小突變--DNA複製和修復時出現錯誤,導致核苷酸中的一個"字母"遺失。
列布里科夫向《新科學家》表示:"他們很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不做基因編輯,他們未來的孩子只會患有耳聾。"
去年年底,中國分子生物學家賀建奎稱,他首次成功編輯人類胚胎並獲得第一批對免疫缺陷病毒免疫的"轉基因"嬰兒。
這件事引發政治家、學者和倫理學家的抗議狂潮,賀建奎的研究受到中國執法機關和倫理委員會關注。
一個月前,列布里科夫出人意料地向《自然》雜誌表示,如果獲得必要許可,他準備做一樣的實驗,但後來又改了主意:他不打算做讓嬰兒抗HIV病毒的實驗,而是打算幫助先天聾兒重獲聽力。
列布里科夫稱,許多人耳聾是因為出生時GJB2基因發生微小突變--DNA複製和修復時出現錯誤,導致核苷酸中的一個"字母"遺失。
這種基因受損現象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和西南地區非常常見,但只有在GJB2基因的兩個復本里都有這種突變才會導致耳聾。也就是說,如果能修復哪怕一個突變基因,就可以使嬰兒避免耳聾。
未來幾周,列布里科夫計劃向相關部門申請實驗許可。他認為,這樣的實驗具備足夠的倫理依據,要知道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讓耳聾患者的孩子擺脫聽力缺陷。
許多西方專家不同意這位俄羅斯科學家的說法,他們認為,胚胎基因編輯實驗只能首先在那些由於嚴重基因缺陷注定會死亡的胚胎上進行。
未來幾周,列布里科夫計劃向相關部門申請實驗許可。他認為,這樣的實驗具備足夠的倫理依據,要知道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讓耳聾患者的孩子擺脫聽力缺陷。
許多西方專家不同意這位俄羅斯科學家的說法,他們認為,胚胎基因編輯實驗只能首先在那些由於嚴重基因缺陷注定會死亡的胚胎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