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認為,偷獵率下降,得益於中國象牙交易禁令導致象牙需求減少,還由於一些非洲國家政府採取了行動。不過他們指出,雖然情況大有改善,偷獵問題仍然存在,大象依舊處於危險之中。
撒哈拉以南非洲死於偷獵者之手的大象數量 自2005年開始增長。許多人懷疑這與中國的象牙需求增長有關,在中國,象牙製成的裝飾品價值不菲,而近幾十年來,中產階級收入不斷攀升。2014年,非洲草原象數量減少近三分之一,據估計只剩35.2萬頭。為了瞭解哪些大象死於偷獵,哪些死於自然原因,各大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每年研究在非洲各國53個自然保護區找到的大象屍體。
約克大學的生態學家柯林·比爾(Colin Beale)和同事分析2002年至2017年的報告後發現,偷獵現象在2011年最為猖獗,那一年,全部死亡大象中的10%死於偷獵。科學家在《自然·通訊》刊文稱,這一數據如今已降到4%。
研究人員決定將這些數據與價格決定的象牙需求放在一起對比,由於象牙不公開貿易,他們用可以合法買賣的猛獁象牙價格估計黑市的象牙交易價格。在中國市場上,猛獁象牙的批發價格經常波動,2002年為22美元一公斤,2011年則為90多美元一公斤。
許多環保組織認為,中國政府2017年頒布的象牙交易禁令 使得非洲偷獵事件減少,演員成龍和籃球明星姚明參與的宣傳活動也有所幫助。但柯林·比爾不認為中國的文化品味已完全改變,他認為,象牙需求減少可能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所致。他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再次恢復發展,象牙需求可能再度增長。他說:"現在放下心來還為時過早。"
除了象牙價格,研究者還注意到另外三個影響偷獵數據的因素,按照影響力排序依次是:大象所在國國家腐敗程度、農村地區貧困程度和執法力度。比爾認為,這些因素說明,比起加強執法,脫貧是保護大象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