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卡申指出,文中含有大家熟知的有關中烏兩國軍事合作的事實,首先是在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尤為引人注意的是,文中有西方匿名外交官的評論。說甚麼烏克蘭在與美國和與中國合作之間"將不得不做出選擇",還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言論。類似觀點無疑與當前中美關係中出現的複雜局面有關。
圍繞中烏軍事合作的政治局勢幾年前開始發生變化,當時美國開始對基輔施加明顯的壓力,以阻撓中國對烏克蘭軍工資產和技術的收購。
有趣的倒不是,美國人採取了這些步驟,而是他們採取得這麼晚。烏克蘭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作為中國軍事技術的來源,烏克蘭在過去三十年中僅次於俄羅斯。與俄羅斯不同,烏克蘭由於所有國家機構極其脆弱,不可能在與中國開展軍事技術合作時推行一致的政策。其結果是,中國可以在烏克蘭獲得許多在俄羅斯買不到的東西,而且價格非常低廉。
烏克蘭在中國艦隊重新武裝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烏克蘭不僅把已建造了67%的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中國。更重要的還有,中國收購了烏克蘭的軍艦用現代燃氣輪機生產技術。沒有這些技術,中國就難以建成052C/D和055新型驅逐艦。顯然中國還從烏克蘭那裡獲得了蘇聯1991年解體後留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以及當時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境內軍事設施的大量武器和裝備。在烏克蘭的幫助下,研制出許多種中國航空武器、反導系統等軍事裝備。
在美國兩年前決定干預的時候,中國基本上已經掏空了烏克蘭的武器庫,並從中獲得了所剩的最後一點麵包屑。為甚麼美國人沒早點兒醒悟? 看來有兩個原因。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美國人認為沒有必要在這方面搞大動作,因為總的來說,它並沒有太在意中國的軍工潛力,也沒有想到中國獲得的某些技術會從根本上改變甚麼。
此外,很長一段時間,對美國來說,損害俄羅斯要重要得多,並千方百計削弱其在後蘇聯空間的影響力,而不是去阻止中國軍隊的現代化。以為對烏中合作過度施壓將使烏克蘭更依賴於莫斯科。因此,只要不涉及戰略武器的技術洩漏(例如,90年代試圖向中國出售圖-160戰略轟炸機,本世紀初出售一些X-55巡航導彈),美國人就沒有甚麼反應。現在美國已是後悔莫及,只能試圖去阻止中國購買烏克蘭最後剩下的有價值的軍事技術材料。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