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同樣對中國存在很強的價值偏見,他強調中國不對美國構成威脅是認為中國受南海、腐敗和西部山區落後等問題所困。可以想見,在美國共和黨和保守勢力的壓力之下,拜登作為目前民主黨呼聲最高的總統參選人,很可能在接下來對自己有關中國的表述做出調整。
美國現在出現對中國認識上的混亂,美國政府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不少美國精英也這樣看,他們將"中國威脅論"引向了極端。拜登是很資深老到的政治人物,他公開對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認識唱出反調,至少表明他本人和一部分美國精英認為當前由華盛頓官方和政策圈引領的"中國威脅論"有些過頭了,不僅脫離了實際情況,而且有損美國國家利益。
中國的發展對美國到底意味著甚麼,這對華盛頓的確是非常重大的認識和判斷。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政府在以簡單、極端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他們似乎缺少以比較複雜、成熟的方式釐清對華認識並制定相關政策的能力。
蓬佩奧等人作為美國執政團隊的主要成員,公開散布對中國的敵意,推動極端的具體對華政策出台,從而將中國置於該如何回應的困難境地。如果中國的執政團隊像當下美國的執政團隊一樣輕率、衝動,"中美新冷戰"很容易在雙方相互對弈投子中迅速成局。
美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日前表示,美國當前與中國的較量是"很不同的文明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美國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中美是很不同的文明,這個判斷沒錯,但不同的文明之間一定要是鬥爭關係嗎?而且這種博弈必須是零和的嗎?不能不說,美國一些人整體上缺乏這方面的政治想象力。
中國人很清醒地提醒自己,對美認識關係重大,"美國是中國的甚麼"不可輕下結論。由於中國比美國弱,美又在意識形態上對中國咄咄逼人,中國長期有著強烈的受美威脅感。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力量的增強,中國的對美感受在發生變化,認為美國並無一個顛覆中國的國家戰略,這樣的看法在增多,而且認為中美可以避免戰略對撞的人也在持續增多。
華盛頓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並對華發動貿易戰,對中國社會的對美認識造成新的衝擊。總的來看,中美對彼此到底意味著甚麼,這取決於雙方的互動,但美國作為更強的一方,有更強的能力主導這一關鍵問題的發展方向。如果美國不是一邊合作,一邊對中國進行正常的防範,而是將中國作為戰略對手開展強行的遏制,那麼中國將沒有選擇,只能為打破美方的遏制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
中美兩個國家都是複雜的,中美關係同樣複雜,將這麼複雜的事情極簡化、標籤化,結果一定是很糟糕的。如果美國現政府不計後果地破壞中美關係的根基,這種政策能否長期延續是值得懷疑的。原因很簡單,它違背美國公眾的利益。所以說,中國已無需對美國官員的某個具體表態太過在意,我們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讓美國人自己去折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