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贇說:“中柬關係之間,這種所謂高水平發展,我們給一個定義是不太合適的,因為它是一個動態的,我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去定義它。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雙方領導人政治互信上不斷得提高,彼此之間各個層級的交往確實是非常的頻繁。而且,尤其是洪森本人,這幾年來基本上保持了一年平均兩次來華訪問的這麼一個態勢。同時中國主要領導人也都紛紛去柬埔寨訪問,所以說這個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中柬雙邊關係的發展態勢。另外在多邊場合,事實上中柬領導人之間的交往也是非常頻繁的,特別是在瀾湄合作,包括在東盟的框架下。不管是開東盟‘10+3’會議還是東盟外長會,中柬領導人之間這種在多邊框架下的一種雙邊協調,現在也做得比較好,這可能是得益於兩國領導人高層之間政治互信。”
中國的援助是對歐盟威脅將因柬埔寨侵犯人權而剝奪其進入歐洲市場的優惠政策做出的一種回應嗎?顧佳贇專家認為,無論如何,沒有直接的聯繫。北京與金邊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由中國想與歐盟進行對抗的願望而決定的。
顧佳贇解釋說:“歐洲之所以給柬埔寨這麼一個EBA的優惠關稅政策,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柬埔寨是一個後發展的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那麼歐洲希望通過向這些落後國家更大地開放自己的市場,能幫助他們進步。歐洲一直在柬埔寨進行很多投資和援助,這都是不可抹殺的成績。 ”
“柬埔寨作為一個小國,它會向很多的國家去尋求幫助。包括洪森的大兒子洪馬內在之前以副總司令的身份前往俄羅斯,也前往了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所以我覺得柬埔寨人向中國去尋求一些幫助是合理的。至於說我們給柬埔寨多大額度的幫助,甚麼層面上的幫助。那麼首先是在我們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其次就是柬埔寨提出的需求是不是合理。雙方如果有一種比較明確的合作的意向的話,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屬於合理的。”
“至於說中國的援助是不是對歐洲的回應,這個事我覺得不能這麼看,不能覺得因為歐盟取消了柬埔寨的關稅優惠政策,柬埔寨要有損失了,所以我們就給柬埔寨援助,目的是為了對抗歐盟,我覺得不能這麼看。應該往一個長遠的角度去看,還是兩國關係發展,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因為柬埔寨現在已經成了西方國家在東南亞進行博弈的一個焦點地區了,它的經濟總量比較小,西方國家也知道自己稍微動一動手指頭,就能動到柬埔寨的經濟,柬埔寨就會受損失,這個時候去波動經濟槓桿,進而去挪動他的政治傾向,這種做法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還記得,在去年的議會選舉中,中國向柬埔寨伸出了援助之手。對柬埔寨來說,國際上對選舉的承認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保證選舉的順利進行和選票的準確性,中國向鄰國提供了必要的設備,包括投票箱和投票亭、計算機和其他設備。與中國不同,西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柬埔寨的選舉變得更加困難。美國和歐盟中斷了提供援助的承諾,包括投票用的技術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