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準備去中國投資。寶馬將在中國生產電動SUV X3,包括將其出口。這將是首款中國製造的品牌,但其相當數量的出售不僅局限於國內。韓國LG正在投資近十億美元擴建兩個生產電動車電池的工廠。外商對華投資呈上升趨勢有目共睹。但這裡令人驚訝的是:美國政府指責中國強迫美企進行強制轉讓,以及未來關係的不確定性,這些似乎應該將兩國間的任何商業活動降至最低,然而,事實則相反,美企更願同中國合作。特斯拉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外商全資汽車工廠。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簽署了為期20年的對華液化天然氣供應合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黃衛平就此指出 ,技術轉讓是商業運作流程參與者的善意。中國以前沒有施加任何行政壓力。因此美方的要求更可能是出於政治動機,而與保護公司的商業利益無關。
黃衛平說:"第一點,美國現在在中國的投資主要是在服務業,而服務業中關於知識產權的含義跟我們現在一般談的知識產權的含義不太一樣。如果美國不擔心這個問題,它就來中國市場,畢竟中國機會還是多。第二點,我們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市場強迫和行政強迫是不一樣的。實際上中國也沒有在行政上強迫技術轉移,這麼多年針對中國行政強迫的審查也是沒有實質性證據的。而市場強迫實際上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願意轉讓技術可以不來中國市場,我們也可以不購買美國的技術產品,轉去購買德國的,因為德國同意一部分的技術轉讓。譬如說,我們購買美國的產品,我們總得保養和維修,一定量的技術不轉移,這件事情進行不了,但這不屬於行政的問題,這是市場的力量。所以有些時候我認為美國在這一塊有點強詞奪理,他們把市場的情況和行政的情況混在一起。如果市場需要轉移技術,你不願意轉移,那就離開這個市場。這不是跟美國的事情,而是跟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麼一個情況。行政強迫,這是絕對不應該的,而且是一定要杜絕的,但是市場強迫是客觀存在的,企業也可以進行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