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來有多位科學家提出假說,認為新仙女木期(大約13000年前)發生的降溫是大塊隕石或彗星墜落地球所致。
專家認為,這顆隕石撞擊地球形成的隕石坑應該是墨西哥、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發現的幾個隕石坑中的一個。但這一假說並未獲得歷史學界的普遍認可,很多科學家都將新仙女木期的氣候變冷完全歸因於地球。
此前支撐撞擊假說的證據絕大多數都是在北半球發現。詹姆斯·肯尼特和他的同事們在位於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智利Pilauco Bajo遺址進行了研究,在有12800年歷史的沈積岩中發現了大量微小球體。科學家認為,這些微小球體為撞擊球,即隕石墜落時受高溫影響產生的岩石融化痕跡。這些球體所在的岩層鉑金和黃金的濃度極高,還含有自然界中少見的天然鐵顆粒。此外,科學家還在古老塵埃中發現了碳微粒和燃燒痕跡。
古生物學家注意到,12800年前的"分水嶺"事件之後,Pilauco Bajo的動植物物種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與顯著降溫的北半球不同,這裡的氣候由寒冷濕潤變得溫暖乾燥。這種變化與氣候模式並不矛盾,但僅在幾年內變化之快速表明,更可能是隕石撞擊地球引發大氣變化所致,而不是用較慢的洋流影響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