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指出的是,薩爾瓦多曾是台灣最早的邦交國之一。據官方信息,早在中國內戰結束前的1941年,台灣與薩爾瓦多就已經建交。情況看上去對台灣是如此失敗,以至於台灣似乎決定利用自己的遊說能力,企圖勝過北京。在當地糖業代表對相應法庭禁令的實施提出訴訟後,薩爾瓦多最高法院日前暫時中止了取消與台灣自由貿易協定的過程。2月初勝選的民族團結大聯盟候選人納伊布·布克萊(Nayib Bukele)不排除恢復與台灣外交關係的可能性,但在這個問題上的決議沒有獲得通過,更何況布克萊直到6月1日才將正式就職。
薩爾瓦多是在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過境美國以訪問拉美國家後立刻與台灣斷交的。現在也可以觀察到相當有意思的類似現象。所羅門群島可能與台灣斷交的消息也正好是在蔡英文出訪太平洋地區前夕廣泛為人所知的。我們現在所觀察到的多半是台灣島與中國大陸在外交場上的競爭趨於白熱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沈世順認為,一些太平洋島國放棄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是一個主觀的過程。
他說:"南太平洋島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這些國家和中國建交是遲早的事情,也是大勢所趨。我相信所羅門群島也會發生這樣的變故。其他南太平洋島國也能看到,和中國建交的國家紛紛從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受益,而且中國對南太平洋島國起的是互利互惠、互利共贏的建設性作用,所以這些國家很看好和中國建交,這也在世界上形成了潮流。和中國越早建交,對這些國家越有利。過去有一些國家沒有與中國建交,是台灣當局推行所謂的‘金錢外交'的結果,他們通過收買或者別的手段保持了幾個國家,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應該回到歷史的潮流中看這個問題。所以我相信南太平洋島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也會先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這恐怕是大勢所趨。"
據一些外國觀察家的估計,所羅門群島放棄承認台灣的機會完全是現實的。這是專家們在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博客"解讀者"(The Interpreter)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的。文章中注意到,中國是所羅門群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這可能是所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北京的主要論據之一。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太平洋流域的另外兩個島國,二者在對外經濟聯繫中也主要仰賴中國大陸。在宣佈"一帶一路"的倡議後,中國大陸在太平洋地區的活躍度只會有增無減。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