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專家們指出,中國用了四年的時間實際上建成了一個完備的艦隊,而且部署在地中海的船隻數量多於歐洲國家海軍所有船隻的總和。從現在起中國開始數量與質量齊頭並進。中國的成就是基於國內的技術進步。2018的重大事件有,為小型巡洋艦設計的電磁炮的首次測試,摧毀航母的彈道導彈的發展,以及中國建設六艘具有彈射器和美國不久前掌握的電磁技術的航空母艦的計劃。中國的首要任務是應對美國對日本或台灣的支持,法國《世界報》認為。
加拿大《環球郵報》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21世紀一項最重要的外交工程。它相當於20世紀中葉聯合國、世界銀行和馬歇爾計劃的誕生。西方觀念中存在一個關於亞洲的嚴重誤解:即它過於中國中心化。但中國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殖民大國。與美國不同,中國非常警惕來自外國的可能幹預。中國需要外國資源和市場,但不是外國殖民地。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並不能證明它希望引領亞洲。 “一帶一路”倡議在西方被廣泛描繪成中國霸權的工程。但這裡的悖論恰恰就在於,它加快了各國的現代化進程和整個實力的增強。中國擁有首先進入那些其他亞洲或西方投資者不敢進入的國家和地區的優勢。中國的存在實際上也有助於這些國家的現代化和發展,增強其自信心,加拿大《環球郵報》強調。
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稱,中國投資者繼續把自己的錢投入泰國房地產業,儘管即將舉行的全國大選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突顯了東南亞越來越受中國人的歡迎。來自亞洲富裕國家的遊客多年來一直把泰國作為主要的度假地點。根據中國居外海外房產網Juwai.com的最新數據,泰國已成為最受房地產潛在買家歡迎的國家。中國買家約佔泰國不動產外國買家的70%。2018年23億美元來自中國。據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報道,北京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也將導致中國大陸和香港投資者大戶的投資的增加。
2千多年前,中國古人就能根據太陽一年內的運動軌跡和天文物候的變化規律將太陽週年劃分為基本等長的24個時間段落。這導致了一個獨特的中國人關於時間的知識體系的出現。該體系包括描述太陽週期的24個節氣。該系統不僅可以用於指導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生產,而且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為了介紹這個體系,一個來自英國的攝制組歷時兩年走遍中國不同地區的24個地方——從海南島的三亞到漠河最北的村莊;從炎熱到45度的重慶到零下30度的寒冷的哈爾濱。此次旅行的成果是製作了一個24集系列紀錄片,名為《四季中國》。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又一項古老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英國《電訊報》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