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時印度能變成中國這樣?

© REUTERS / Danish Siddiqui啥時印度能變成中國這樣?
啥時印度能變成中國這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可以幫助印度總理莫迪履行選舉前的承諾。印度大規模的經濟改革計劃正在原地踏步,就業崗位仍然不足。中國準備向印度投資並創造就業崗位。最主要的是,印度準備接受中國的援助並借鑒中國改革模式中的一些經驗。

中國經濟放緩對誰來說都可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經濟放緩對誰來說都可怕
這是《環球時報》描繪的畫面。該報指出,中國是世界工廠,所以不存在就業崗位不足的問題。相反,國家陷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勞動力成本變得如此之高,以至於不能再把它作為競爭優勢。因此,《環球時報》認為,通過向印度投資,中國企業將獲得新的優勢,而印度將獲得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社會穩定所必需的就業崗位。

在名義GDP增長方面,印度領先於中國。去年印度經濟增長超過7%,而中國經濟僅增長6.6%。但中國經濟大約是印度經濟的5倍。如果看一下人均GDP,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它比名義GDP增長慢得多。事實證明,印度還需要25年的時間才能在指標上達到中國現在的水平。

在上世紀70年代末,兩國經濟狀況大致相同。幾乎各類指標類似,包括國內生產總值,人口。甚至連公路和鐵路的長度都大致相同。然而現在舒適的“子彈頭列車”正奔馳在中國各地,而印度的鐵路基礎設施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收費高速遍及中國,而絕大多數印度公路每個方向只有一條車道。

是甚麼影響印度像中國這樣實現這樣的質的飛躍?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告訴衛星通訊社記者,缺乏經濟政策的連貫性,在某些時刻阻礙增長。

劉英接著說:“改革開放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40以年來,中國取得了很大成績,也留下了很多經驗。印度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滯留。第一,之前曾有一段時期,印度國內政治不穩定,導致國內投資減少,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第二,印度的改革與開放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度的發展。莫迪上台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希望自己能夠扮演鄧小平那樣的角色,期待印度進行大力度的、全方位的改革與開放。在這方面,印度可以向中國學習,中國現在對外開放的力度非常大,而印度的改革開放力度還是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在對外資方面,印度對本國企業對外投資有一定限制。第三,印度國內的情況也對其發展有一定限制。近幾年,印度的營商環境大幅提升,去年躍升至全球第77位,但印度國內的一系列限制,如土地政策、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等問題,對印度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要想富,先修路’,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迅速,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領先水平。而對於印度而言,土地管理體系複雜等問題影響了基礎設施建設,導致印度的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影響其工業化進程。如果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沒有發展好,很難進行大規模的製造業投資、開展工業化進程。”

2018年中國GDP增速符合預期 今年經濟下行趨勢需警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專家:2018年中國GDP增速符合預期 今年經濟下行趨勢需警惕
但也有另一種解釋。儘管自相矛盾,但印度的民主體制、官員們紀律上的鬆散以及百姓的固執,的確阻礙了其發展。因為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被用在了各種協調上。例如,早在1999年,時任印度總理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啓動了一個高速建設項目,旨在把印度幾個最大城市德里、孟買、欽奈和加爾各答連接起來。本應在2006年前竣工。 但實際上2012年高速才開始運營:為從百姓手中購買土地打了許多官司,官僚障礙,資金不足——所有這一切把竣工時間往後拖了六年。

印度政府中小微企業部國務部長基里拉吉·辛格最近承認,在無休止的罷工停止之前,印度永遠不會成為中國或新加坡。例如,本月初200多萬人罷工兩天。抗議者要求給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提高最低工資和養老金。這樣的罷工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學校、公共機關、銀行、交通都停止了工作。

然而,印度仍將無法實現像中國這樣的社會穩定,如果不能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機會。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仍有大約3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天花費不到1.95美元。“印度製造 ”計劃遠不像當初以為的那樣有效。根據莫迪的計劃,到2022年將有1億個新的就業崗位。然而與預期的相反,“印度製造”實施的頭兩年印度僅創造641000個崗位。有人懷疑,這個數字會在2022年前出現飆升。不過政府正在盡其所能緩解社會緊張。例如,道路運輸和高速公路部部長尼汀·加德卡里承諾,印度將不會有自動駕駛汽車。當然,現在印度不可能再失去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