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美國不斷指控中國竊取知識產權以及強制外國公司轉讓技術。其實,這些指控也是中美貿易衝突的基礎。美國商務部提出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許可證制建議,其中包括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無人駕駛汽車等。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也承諾將仔細審議中國向美國高科技部門投資的每筆交易。
中國央行前行長朱民說,現在中國資本和硅谷的供求已變成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這無助於美國的安全,效果多半會是相反的。因為這將使技術的發展停滯,而技術領域長期以來已經無法單靠自身力量取得成就。
卞永祖說:“如果美國簡單的阻礙中國技術發展,顯然是不符合潮流的。或許美國認為其技術仍然領先於中國,在短期內對中國的技術發展進行阻礙。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中國實際上已經處於自己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狀態中,阻礙中國技術發展對美國而言也是不利的。另外,中國可能會減少對美國高新技術的投資。近年來,中國處於一個資本“走出去”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企業對外進行了大量技術投資。例如,華為在世界各地成立了許多實驗室。這種技術投資不僅有利於中國的技術發展,也有利於當地國家的技術成長。中國在硅谷投資的企業還是屬於美國,因此也有利於美國的技術發展。如果美國單純地切斷這種投資,對美國自然會造成一些不利影響。同時,這也可能迫使中國企業把注意力轉移到國內,更多地在國內進行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
有意思的是,美國知識界並不支持本國的技術保護主義。美國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所(PIIE)的馬丁·喬真帕(Martin Chorzempa) 寫道,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許可證制建議對美國可能也沒有益處。因為高科技的應用範圍極廣,許多高科技都具有軍民兩用的性質。而要確定,哪些科技一旦落入敵手,確實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是極其困難的。廣泛的禁令可能只會導致美國孤立。因為其它國家也擁有許多類似技術,如果中國從美國獲得所需高科技的通道關閉,那麼中國可建議其它國家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