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讓本國多個公司破產

© Sputnik / Alexey Kudenko / 跳轉媒體庫中國為何讓本國多個公司破產
中國為何讓本國多個公司破產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報道,2018年中國債務違約數量是上年的4倍。各個公司無力償還價值1085億元(約合150億美元)的債券。僅在11月,法院就審理了有時一年都累積不了如此多的破產案件。那麼今年這波破產潮與甚麼因素有關呢?

為何P2P網貸平台再也不想貸款給中國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為何P2P網貸平台再也不想貸款給中國人?
中國破產法存在已經十年有餘。但直到2014年前,企業債券違約現象從未發生過。首個出現債券違約的是一家小型光伏組件製造商--上海超日太陽能(Shanghai Chaori Solar)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共欠投資者們8990萬元的債務(約合1460萬美元),但只償還了400萬元(約合58萬美元),之後啓動破產程序。2015年中國各個公司無力償還債主82億元(約合12億美元)的債券,2016年各公司未償債務達到300億美元(約合43億美元)。這個數字在過去兩年內一直保持穩定,但今年公司債違約金額突然暴漲4倍。

大部分公司債違約現象都發生在所謂的"僵屍企業"身上。"僵屍企業"指的是虧損企業,其中一部分是國有企業。中國政府早在去年年初就實施了打擊虧損企業的鬥爭,以便在2020年前把問題貸款從各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剝離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2017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表示,需要完善國家法院系統的破產程序,以確保減少問題貸款的專項指標。當時他們讓各公司明白:國家不再為他們人為托底。

中國 僵屍企業蠶食1.2%的GDP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僵屍企業"蠶食1.2%的GDP

為了戰勝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果,中國政府決定向國家經濟注資4萬億元(約合5850億美元),這在當時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12.5%。大部分資金都以貸款的形式通過銀行系統流向各個公司。既然資金是國家給的,那麼國家也規定了金融優先方向。貸款主要發放給了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項目的各個公司。遴選標準很簡單:基礎設施項目所創造的就業崗位越多越好。在危機時期,這確實很重要,當時最後考慮的才是盈利性。

結果,重工業、光伏產業的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但各個公司之所以沒有破產,是因為他們創造了就業崗位。地方政府說服銀行對貸款進行再融資。出現了巨大的"影子銀行"部門,也就是那些向國有銀行拒絕放貸的公司提供高息貸款的非銀行機構。在2017年前,"影子銀行"向中國國有公司和私有公司發放了10萬億美元的貸款,而國有公司和私有公司的債務總額統共是34萬億美元。最終,各個銀行為給資產負債表減壓,有時會對債務實行"安全化"(securitization)處理,把其當作投資產品打包出售。

所有這一切操作都對國家金融系統製造了風險。當局明白這一點:打擊系統性風險在中國共產黨新近召開的黨代會上被列為優先方向。因此,作出了使不良債務重返銀行資產負債表,並允許虧損公司破產的決定,以避免未償貸款像滾雪球般進一步累積。這就可以用來解釋公司債務違約數量為何急劇攀升的原因。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說,但不良的外部經濟環境也起到了作用。

他說:"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使得部分企業的出口關稅在上漲,甚至是對一些企業的供應鏈造成了影響。美國加息導致國際資金流動性緊張,很多企業在國際上有一些借貸的利率也會升高,對企業的流動性也會造成影響。總體而言,這是一個全球經濟出現不確定性的縮影,並不僅僅是中國國內的問題,這些企業現在必須要加大力度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加快步伐轉型升級,擺脫困境。"

卞永祖稱,從一方面來說,對貸方來說,大型違約潮當然不好。據彭博新聞社的數據,沒有保障的"不良貸款"的成功返還率平均不超過10%--15%。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有助於使金融系統保持健康,使信貸產品和放貸決定更加市場化。

中國要想同時成為“世界經濟的實際增長動力”和“世界經濟的領導者”需要較長調試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將對金融科技實施管理

他說:"金融機構可以把這些錢投入到更多的有發展前途的企業中去,避免僵屍企業消耗過多的金融資源。這些企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會把整個金融環境的利率情況扭曲。因為這些企業不能產出更多的效益,只能不停地借錢,導致金融環境的貨幣政策傳導發生一些變化,不利於正常的企業借貸。"

卞永祖認為,因此,在上述情況下,破產潮雖然是病態的,但仍然是一個必要的進化過程。進一步向著市場化的方向推進有助於經濟主體對自有資本的責任感。但這得不償失。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消滅僵屍企業將每年為中國帶來1.2%的國內生產總值額外增長份額。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