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的這些表態與他在5月同澳大利亞時任外長畢曉普的談話精神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王毅曾表示,由於澳方的原因,近來中澳關係遇到一些困難。他強調,如果澳方真心希望兩國關係回歸正軌並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就一定要擺脫傳統思維,摘下有色眼鏡,多從積極角度看待中國的發展,多為兩國合作提供推動力而不是"後坐力"。
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楊丹志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為改善雙邊關係,澳大利亞應當表現出更大的誠意和善意。
楊丹志說:"我認為,無論是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出席中國的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還是澳大利亞外長將於近期訪華,對於中澳關係而言都是象徵性意義更大。中澳經貿合作總體規模原本就比較大,中國對澳礦產等資源需求很大,澳大利亞也通過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中獲利不少。但是在政治安全上,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不是很順暢,前者最近追隨美國追的比較緊,使得中澳關係處在近些年來的困難時期。澳方試圖切割經濟和政治安全的關係,意圖在政治安全上追隨美國更緊,經濟上仍然想從中國這個大市場中分到更多的利益。澳大利亞這樣的戰略意圖肯定是難以奏效的--如果澳大利亞選擇在政治安全上堅持防範、遏制、打壓中國的立場,這對於中澳經貿合作的推進也會起到很差的負面影響。但莫里森上台後,我沒有看到中澳關係有太明顯的轉圜勢頭。總之,當前澳大利亞方面應該對中國釋放更多的誠意和善意,否則,一味將中國視為防範打壓的對象,效果是很糟糕的。"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洛馬諾夫認為,因美中關係激化產生的不確定性,將促使澳大利亞同中國建立自己的政治來往渠道。
他說:"澳大利亞正在做出現實和清醒的努力,以便在中美經濟、政治和軍事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不至於在地區失去存在感。首先是在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框架下。在美中貿易戰以前,站在更強大的美國夥伴一邊,對澳大利亞甚至更有利。它能在保留經濟領域所有優勢的條件下為澳大利亞提供某些軍事政治擔保。如今,當中美對抗日漸全面之時,澳大利亞明白,有必要考慮自己的實惠,自己的利益,並同中國保持來往渠道。"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與服務領域夥伴。2017年澳大利亞對華貿易額佔本國總貿易額的24%,達13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