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與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不同,這一次沒有有關死者或嚴重受害者的報道。然而接受疫苗注射的孩子很多,他們可能遇到很大風險,這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疫苗醜聞爆出後,許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帶到香港,認為那裡監控更嚴。阿里巴巴也推出一款新的軟件,借助它可以按批號查詢疫苗生產者。
然而,中國區塊鏈行業界認為,只有基於虛擬貨幣區塊鏈技術才能徹底根除偽劣產品問題。簡單點說,這是一個加密的電子檔案,實際上不可能在技術上被改變或偽造。雖然這種技術最初是被用來生產虛擬貨幣,但其應用潛力很大,專家們認為。

去年年底IBM、京東、沃爾瑪和清華大學成立了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其工作原理大體是這樣的:建立一個智能合同,只有在滿足一切必要條件後該合同才能自動履行。例如,商店裡的牛肉僅由一些固定供應商提供,而且牛肉的儲存和運輸都要符合合同要求。肉的生產地點、生產方法以及運輸方式--所有這一切都實時記錄在區塊鏈中。如果出現異常,已不可能欺騙區塊鏈,賣給某個不誠實的農場主、零售商或某個其他中間商。
然而現存的食品問題主要與不符合標準儲存和"過期"有關,就像在2014年發生的那樣:當時中國的肯特基和麥當勞出現了過期肉。而確保藥物安全還要複雜得多,因為這裡指的恰好是對生產的控制,中國互聯網觀察家劉興亮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他解釋說,
"從技術層面來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藥品監管當然是可行的,因為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可溯源性。如果"疫苗上鏈",的確能夠追溯疫苗的相關數據,防止數據被篡改,目前國內疫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但是我認為,這其中的關鍵並不在於技術問題,而是有關監管部門的責任問題。藥品、疫苗的溯源本來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並不是非要引進區塊鏈技術才能解決。也就是說,在藥品監督領域,即便沒有區塊鏈,事情也不應該糟糕到這個地步。據我所知,在舊版兒童疫苗接種本的記錄上還可以看到疫苗廠家,而在最新版本的兒童疫苗接種本上已經不再標注疫苗廠家。此外,能不能將疫苗上鏈和引不引入這一技術是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