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棄美來華

© REUTERS / Bobby Yip/File印度棄美來華
印度棄美來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印度欲打入中國龐大IT市場。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NASSCOM)在貴州貴陽建立了第二個數字合作機會廣場(SIDCOP)。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明年將要實施的協議總價值為60億美元。

貴州是中國的大數據中心。涼爽、山地良好的自然條件也是其原因之一。例如, 中國技術巨頭騰訊正在山區建設面積為30平方公里的龐大地下數據庫。在貴州還在為蘋果雲服務建造類似的數據中心。將在2020年前建成,它佔地面積67公頃。結果,最近三年貴州IT部門投資增加378%。去年貴州向與數據交換、存儲、處理有關的服務投資28億美元。過去的貧困省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為兩位數字--10.1%,居全國前列。

看來印度打算不想錯過這個機會。«Quarz India»援引Grant Thornton India LLP咨詢公司執行董事Vidhya Shankar的話報道稱,軟件生產和服務領域一直在印度發展不錯,而中國能生產良好的設備,因此要把這些優勢聯合起來。

中印領導人強調良好雙邊關係是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印領導人強調良好雙邊關係是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
以前在該領域印度都是同美國合作。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近年來獲得H-1B工作簽證的,多半都是印度人。例如,2014年拿到這種簽證的印度人達220286名。第二位是中國,但遠遠落後於印度--僅有26393人。同時拿到這種簽證的絕大多數印度專家都在計算機服務領域工作。但近來美國簽證政策收緊。H-1B簽證發放數量大幅減少。因此印度開始轉向新的世界技術巨頭--中國。

對印度來說,中國是個誘人的市場。對華IT領域投資平均每年增長11.2%,是對美投資增速的兩倍。僅為發展大數據分析技術,2018年中國就已注資55億美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在接收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雖然為大數據和雲計算注入巨額資金,但卻缺少程序設計專家,而印度剛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


陳鳳英說:"中國是在硬件方面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因此,中印兩國在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的合作將是優勢互補的。其次,正如中國在東北亞地區同日本、韓國開展雲計算合作,大家共同研發,共享成果。其中日本的半導體行業強於中國,而中國的硬件發展水平高,雙方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中印的合作也是如此,印度軟件人才是優於中國的,例如,在硅谷,印度的人才已經進入了中高層,而中國的人才還處於中基層。所以,兩國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經濟領域合作路徑是寬闊的。此外,無論如何,中印都是亞洲國家,今後如果兩國能夠共同研發,共同突破技術,對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都將大有裨益。只有技術實現突破,才能新的產品,如果技術無法突破,就只能停留在低水平製造層面。"


媒體:莫迪希望得到中國投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媒體:莫迪希望得到中國投資
有趣的是,印中兩國在像高科技這樣重要的領域加強合作,發生在兩國地緣政治矛盾激化的背景之下。例如,去年8月差點在洞朗地區發生軍事衝突,當時中印兩國軍人面對面相互對峙。印度形式上還不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因為該倡議中的一個重要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穿越喀什米爾。該地區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土爭議地區。然而,當兩個亞洲大國都面臨著共同發展的目標時,地緣政治摩擦可以退居第二位。更何況,許多問題,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都可以討論,對其中一些地方進行調節。


陳鳳英接著說:"談到中印之間的地緣政治矛盾與合作問題,繞不開雙方在‘一帶一路'合作上的分歧。但是中國領導層已經提出,‘如果有異議可以修改',因為‘一帶一路'只是中方提出的一個各國開展合作的倡議,有異議是可以商榷的。 ‘一帶一路'有六條經濟走廊,有兩條經過南亞,印度對於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一直感到擔憂。但是這其中的美國因素和印太戰略是很明顯的。實際上,在開展合作當中,第三方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將第三方國家視為決定性因素,就會在很多方面缺乏主動。印度過去雖然一直自詡是西方體制,但是它畢竟是東方國家。中印都是發展中國家,在承擔國際義務的同時,都希望國家得到發展。而且國家之間如果沒有任何摩擦,也就不能稱其為國家間關係了,加之有些國家間還會涉及邊境問題,問題就更複雜了。所以,我始終認為,在中印都想發展的共同目標下,難免會出現利益分配的問題,但是利益分配是正常的。畢竟誰都想在世界的利益蛋糕中分得更大、更好,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和印度都在謀求發展這一大方向。"


SIDCOP遠非是在高科技和IT領域的首個項目。去年12月NASSCOM還同大連市政府簽署了建立IT產業走廊的協議,將專攻網絡技術研究。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