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然遺產研究所基金會得出這樣的調查結論。報告中寫道,大壩由中國南方電網設計,規模大於湄公河正在建設中的最大的Xayaburi水壩。後者由中國為老撾援建。
該報告作者認為,湄公河最大水壩將葬送數百萬人口賴以生存的漁業。而且,還將加大越南的緊張度。美國調查人員指出,項目將因海水灌入水田而使湄公河三角洲更加缺水。專家們建議柬埔寨政府 推遲該項目,研究替代方案。其中包括利用太陽能來補充電力平衡。
合理利用湄公河水資源,是相當複雜且微妙的問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專家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提醒道。該水域國家“同飲一江水”,但暫時僅在學習如何不用他國水資源。專家舉出其中的一個例子。
他說:“中國公司在老撾正建設一系列水壩和電站,而且,將要產出的電力已被泰國購買。這些設施建設主要由泰國提供資金。已得到證明的是,上游水壩對下游國家構成巨大威脅。對水域其他國家不滿的柬埔寨和越南,搞建設時並未考慮生態後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員 沈世順認為,外部勢力試圖對湄公河流域國家如何合作指手畫腳不具合法性
他說:“首先,一直以來,中國與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都是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下對流域內水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進行協商,而有些區域外國家對其中的情況並不十分瞭解。尤其是美國,並不樂見中國與流域內國家在水資源方面的合理開發、利用,它總是擔心中國在東南亞影響力不斷擴大,與各國合作日漸深入,就會讓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感黯然失色。美國不僅在東南亞地區懷有這種心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在非洲也是如此。但是,美國的很多行動確實是不得人心,世界上很多動亂都與美國有關,而中國所做的事往往都會做到當地人民心坎里去。對此,美國應該轉變觀念。其次,如果美國想以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方式挑撥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關係。我想,東盟國家自有判斷力,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形象如何,湄公河沿岸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不需要美國來評判,應該讓事實說話。此外,具體到湄公河流域修建水利設施問題,中國作為流域內上游國家,一定會考慮和照顧到下游國家的情況,也會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保護湄公河沿岸生態。要知道,中國國內在進行環境資源方的開發利用時,率先考慮的就是保護好生態的問題,在保護中進行開發,而不是以破壞生態為代價,這已經變成中國的自覺行動。因此,中國在境外的建設與開發過程中更加會秉持新的發展理念,而不是陳腐的破壞性開發觀念。”
湄公河流域合作機制參與國有中國、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和越南。該機製成立於2016年3月末。在其框架下,正在推進若干項目。其中,中國提出的倡議之一是建立專門的合作基金。基金成立5年時間里,已對6個國家提出的中小型項目提供3億美元的融資。中國還準備為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提供100億元人民幣(約合15.4億美元)的優惠貸款,為發展基礎設施和能源合作開設100億美元的貸款線。其中,為買家提供50億美元的商品進口貸款,為電力合作項目提供5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