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說,通常激光在由環境性質嚴格規定的狹窄光帶上進行輻射。為了獲得紅色或綠色輻射,就需要或者製造出新的激光器,或者採用現有輻射轉換技術。這種技術在調諧光譜和最小輻射強度方面具有基礎限制,且總是結合著強噪音的出現。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高能過程物理研究所副教授羅曼·葉戈羅夫介紹說:"我們收集了纖維激光器,它能夠在輸出端發出中心波長1.04微米的光脈衝。激光器的輻射被引到光子-晶體纖維片上。"
葉戈羅夫說,輸出輻射脈衝的噪音低,很容易在波長420-600納米的光譜內調諧,也就是說,幾乎覆蓋整個可見光譜。
他說:"眾所周知,輻射的光視轉換非常耗能。我們立刻達到大約1%--2%的有效系數,雖然不集中在動力上,而是集中在調諧光譜的寬度上。"
激光顯微鏡學中迄今都極需輻射波長調諧。例如,對生物成像來說,這是一種有助於借助專門染料觀察纖維微觀結構的方法,需要用一定波長的輻射補充照明。為此需要非常精准地把激光光源光譜調諧到具體的著色物質上。這樣,在分析由著色激光器補充照明的螢光時,可以獲得用其它方法無法看到的活細胞的具體化圖景。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是"5-100項目"聯邦規劃的參與方。"5-100項目"聯邦規劃的目的是為具有現實意義的科研提供資助,使高校科學和工業夥伴開展富有成果的協作,加強俄羅斯高效的研究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