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表示,如果各公司為馬來西亞當地人提供就業崗位,並為國家帶來資本和技術的話,他歡迎中國投資。他指出:"但現在不是這樣。"
此前,馬哈蒂爾懷疑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Power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of China)和廣西北部灣港口集團公司(Guangxi Beibu Gulf Port Group Co. Ltd.)所開展項目的必要性。廣西北部灣港口集團公司向馬來半島東海岸彭亨州關丹港深挖工程投資約10億美元左右。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馬來西亞當地公司一起,參加馬六甲海峽深水碼頭開發建設。馬哈蒂爾認為,這些項目只是引進中國資金的藉口。
俄羅斯著名中國研究專家亞歷山大·羅曼諾夫認為,競選利益牢牢主宰著反對派領導人。
他說:”馬哈蒂爾在競選時可以徹底批評中國,但在勝選情況下,他將繼續與中國合作。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不過是一個不久前才晉身為大型投資國,試圖加強在東南亞地區存在的國家。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有著宏偉的計劃,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與東南亞地區加強聯絡和開展投資的良好意願。但中國的經驗明顯不足,中國國內有時也會出現不完全成功也不怎麼高效計劃的投資。這裡談的是在國外開展某些不成功項目的商人們,但這是市場經濟的問題。重要的是使不成功的投資不要成為項目所在國的沈重負擔,至少使投資者和接受方承擔最小限度的共同責任。“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認為,競選中採取排華論調對中馬合作來說是一條死衚衕。
楊勉說:"馬哈蒂爾一直是一個強硬的民族主義者,為了贏得大選,他會將中國作為靶子來吸引更多的選民。因為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比較特殊,該國國民中有一部分是華人國民,族群之間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馬哈蒂爾反對中國投資,實際上是企圖借此挑起族群之間的矛盾,挑起馬來族人對華人的反感,迎合帶有排華思想的選民,爭奪更多的選票,這是他的主要目的。但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馬來西亞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很頻繁,而且它作為東南亞的新興工業體,與中國開展合作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排除馬哈蒂爾如果真的贏得大選,執政初期會採取一些措施來滿足那些有排華情緒的國民心理,同時也顯示自己踐行競選諾言。但是從根本上講,在今天世界經濟大潮中,隨著多邊貿易體系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馬來西亞要想發展就脫離不了中國。"
馬來西亞總人口的51%是馬來族人,約有3050萬人。華裔佔22%,印度裔佔6.5%左右。